袁州会议旧址—万载湘鄂赣省委、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旧址—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毛泽东同志化险福地—湖南省文家市胡耀邦故里—莲花"一支枪"纪念馆、三湾改编旧址—井冈山黄洋界等。
相关红色景点介绍:
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群
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群位于万载县仙源乡境内。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那里生活和战斗过,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和珍贵文物。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此驻扎近3年之久,是当时全国十一大红色首脑机关之一。除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外,还有中共湘鄂赣省委《红旗》报社、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株木桥大战战场等30多处旧址。仙源当时被称为"小瑞金"。
秋收起义阅兵广场
秋收起义阅兵广场,1927年9月10日,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在肖家祠主持召开了第三团排级以上干部会议,会上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全面完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创建工作。 9月11日早晨,毛泽东在铜鼓县城大沙州检阅部队宣布起义,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这是毛泽东的首次阅兵。 毛泽东检阅部队后,亲自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向浏阳白沙进军。由此便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铜鼓县城大沙州因此成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进军井冈山征路、解放全中国的光辉起点。 为了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秋收起义胜利80周年,在加快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文化需求,为了更好的学习红色文化精神,铜鼓县恢复了修建秋收起义阅兵广场(旧址),使人们在休闲的环境氛围中感受红色文化精神。 整个阅兵广场(旧址)总体分为三个景观区:纪念广场区、休闲活动区,滨江景观区。形成了一条展观历史的静态景观实轴一组体现红色主题的系列空间。
排埠万寿宫
排埠万寿宫,初建于乾隆年间,光绪年间由当地村民捐资,为纪念许仙真君许逊而建。后来这里成为当地百姓的聚集地及竹木商人的会馆。如今排埠的万寿宫远不止为了纪念许真君,而是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如果说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那么万寿宫就是摇篮里婴儿的出生地。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铜鼓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三团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当天,部队攻克浏阳白沙,次日又攻克东门。由于当时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一团又在平江长寿街失利,起义受到挫折。毛泽东同志英明果断的率领三团作战略转移,避开敌人主力。于9月15日经上坪出发,经上庄、界岭回师铜鼓,等候一团前来会师,团部就驻扎在排埠万寿宫。毛泽东同志就住在左边的这间小屋,三团团长及战士们住在右边的几个房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在会上研究部署了部队向南挺进的战略方案。毛泽东同志在排埠时下乡访问群众,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情形。9月17日,因不见一团赶来,三团就从排埠出发,向文家市挺进。在万寿宫驻扎的三天两夜,为伟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思维驰聘的空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思想已基本形成,从铜鼓迈出了向农村进军的第一步,铜鼓就成了中国革命转折的起点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起点。
萧家祠
萧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初年,曾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的总指挥部。土木结构,前后两栋,前后栋结构相同,中间为大厅,两侧各有两间耳房。两栋衔接处为一天心,天心左右侧为厢房,房屋总面积为1950平方米。1927年秋,一支我党领导的浏阳农军,因没有赶上南昌起义,打着贺龙同志所辖二十军独立团的旗号,于8月中旬来到铜鼓县城整装待令,团部就驻扎在萧家祠里。同年,毛泽东同志肩负党中央的重托,从安源、途经浏阳、历尽艰险,于9月9日风尘仆仆地亲临铜鼓,领导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毛泽东同志只身来到铜鼓后,就住在萧家祠左厅一间陈旧的房里。9月10日,正好是旧历中秋节,为了部署秋收起义,在萧家祠的大厅里,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召开了三团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大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号召全体指战员根据党的号召拿起枪杆子,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并且宣布浏阳农军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会毕,毛泽东同志在萧家祠同干部聚餐,欢度了传统的中秋佳节。在1987年萧家祠被列为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鄂赣革命纪念馆
江西宜春市万载县湘鄂赣革命纪念馆位于县城阳乐大道中段。该馆成立于1961年,1962年5月在万载仙源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进行原状陈列。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停止开放,机构瘫痪。1983年3月,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得到恢复,同时成立万载县博物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全馆占地面积1880余平方米。展厅主体建筑为四合院仿古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内设有两个陈列:"湘鄂赣革命斗争史"基本陈列分3个部分介绍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形成和发展的斗争史。陈列200余件革命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腾代远、黄火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湘鄂赣边区人民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1991年增设的"万载籍老红军将士革命业绩陈列"介绍了17位万载籍老红军的革命生涯。馆内还建有文物库房、办公楼等配套设施,收藏革命、历史文物数千件。 2001年,该馆被命名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基本陈列 全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军旗猎猎",主要介绍铜鼓成为湘赣边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沙洲阅兵",主要介绍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三团和铜鼓人民举行秋收起义的光辉历程;第三部分:"排埠思索",主要介绍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同志率三团回师铜鼓排埠,在这里思索部队前进的方向;第四部分:"引兵井冈",主要介绍工农革命军第一、二、三团在浏阳文家市胜利会师,毛泽东同志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指明了中国革命的航程;第五部分:"星火燎原",主要介绍了这支由毛泽东同志从秋收起义中带出来的经三湾改编后的革命军队,参加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全过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的不朽功勋。
珍贵藏品 水桶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从铜鼓桥头大沙洲出发,途经石桥,直攻白沙。这副水桶是上庄农民为三团部队送茶用过的,它凝结着军民鱼水深情。 马灯 这盏马灯的主人为李承清,是当年参加秋收起义驻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的一名战士。 军徽 1992年,红一团这支优秀的人民军队抽调一部分部队,组建驻港步兵旅,为保卫香港繁荣稳定,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2007年7月,该军徽由驻港部队步兵旅赠送。
基本信息 地 址:江西省铜鼓县定江东路489号 交通线路:武吉高速、南长公路直达 开放时间:8:00~12:00,14:30~17:00 闭 馆 日:星期五下午
毛泽东化险福地——月形湾
毛泽东化险福地——月形湾位于铜鼓与湖南省浏阳市交界大沩山中。1927年,毛泽东来铜鼓领导秋收起义时,在浏阳张家坊遇险,他巧施妙计摆脱团丁,在月形湾遇上铜鼓纸工会的会员陈九兴。在陈九兴的帮助下,毛泽东安然脱险、顺利抵达铜鼓。解放后,毛泽东还多次给陈九兴写过信,称他为"救命恩人"。月形湾也因此成为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毛泽东化险福地开发将以红色为核心,绿色为基础,湘赣为重点,城市为主体,通过红色游、生态游、文化游、休闲游,将化险福地建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景致独特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风景区,打造成一个缅怀毛泽东丰功伟绩的重要场所、一个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一个全国人民朝觐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