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亮相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7-03 15:50:31

7月2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人们在“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新华社维也纳7月3日电(记者刘向)“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7月2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中央圆厅开幕,重点展示丝绸之路沿线中国13个省(区、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中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和成果。

本次成果展由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维也纳联合国中文会联合主办。

7月2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人们在“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国家民委副主任刘慧在致辞中说,本次展览是领略丝绸之路文化魅力的窗口。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断推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本次展览是分享中国扶贫经验的一个平台。中国愿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一道,保护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国际减贫合作,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李勇表示,联合国工发组织一直寻求在中国和“一带一路”其他沿线国家通过创新手段来促进脱贫,希望目前在中国实施的提升少数民族妇女创新设计能力、推广文化遗产产品的项目能在其他贫困县得到复制。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王群介绍,中国民族地区的扶贫事业得到了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在联合国工发组织指导下,云南和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的刺绣和首饰工艺逐步走向世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积极为民族地区妇女儿童强化医疗保障;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小额贷款惠及多地牧民、茶农。

当天,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埃及、土耳其、尼日利亚、墨西哥、日本、缅甸等十余国大使,各国外交官,国际组织官员及奥地利友好人士等200余人出席开幕式。

相关推荐
为文物筑起“司法防线”:中国公益诉讼助力守护丝路文明

近年来,中国多地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为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筑起法治屏障。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设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机制

联合国大会8月26日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通过一项决议,决定设立“人工智能独立国际科学小组”和“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机制,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弥合数字鸿沟。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亚及阿富汗区域中心成立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亚及阿富汗区域中心8月3日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正式成立,旨在促进区域协作、孵化发展项目并推动可持续发展方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