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正在举行的第三届莲花经贸文化节活动中,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特意邀请当年在鲤鱼洲插队劳动的上海知青回到他们的第二故乡走一走、看一看,并同时邀请他们为故乡的发展献计出力。当年的小伙子、俏姑娘,如今都已两鬓斑白,他们重走故乡路,重见故乡人,感慨万千。今日,特选取知青代表柴俊勇同志的发言进行刊登。
这次应中共南昌县委、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之邀,参加第三届莲花经贸文化节活动,我感到格外高兴,并深表谢意。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50年前,我们上海静安区、黄浦区2915名不满18周岁的知青来到江西省南昌县鲤鱼洲,1974年又有182名上海知青来到这里。我们这些知青中,有的在鲤鱼洲待了两三年,有的待了八九年,有的待了十多年。可以这样说,我们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这里绽放的。
3097人,每人身上现在都仍然有当年的印记,每人心中都有抹不掉的鲤鱼洲情怀。夏天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干农活,冬天赤着脚在冰雪地里修水利。当时的艰辛,历历在目。那时,我们的口号是:有人说,鲤鱼洲艰苦,我们说,艰苦好炼红心;有人说,鲤鱼洲风大,我们说,风大好展红旗……我们这些知青在鲤鱼洲吃了苦、受了累,也炼了筋骨、长了才干。
上海是我们的出生地,鲤鱼洲是我们的成长地。回眸五十年,难忘的岁月,刻骨铭心的经历,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我们在鲤鱼洲确立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我们心中,鲤鱼洲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今天,我把50年前母亲给我买的下乡脸盆带来了。为什么带这个脸盆?这个脸盆承载着母亲对我的厚爱,承载着我对鲤鱼洲的情怀。当年下乡时,洗脸用的是这个脸盆,会餐时用这个脸盆装菜。这个脸盆一直伴随着我在鲤鱼洲的成长。我在鲤鱼洲入的团、入的党,并从这里直接调到北京,在共青团中央工作。对鲤鱼洲,我有着别样的情怀。
这次,南昌县邀请我们来参加活动,我们感觉就像回到了故乡。我们回故乡,一为怀旧,二为感恩,感恩鲤鱼洲这片大地,感恩南昌县的父老乡亲,感恩曾经教我们干农活、做人、带我们成长的领导。光感恩还不够,更要知恩图报。所以,我们还要与小蓝经开区进行合作洽谈,为故乡发展献计出力。
相约莲花季,共筑昌南梦;情系鲤鱼洲,同唱发展歌。回到故乡,我们听到这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喜讯,看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今后,我们不仅要记住这段乡愁,也要教育后代不忘父母辈的情怀,代代相传,为南昌县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