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自贸区、“一带一路”正力促中国金融对外开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6-23 09:07:00

6月20日,2017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新华社发(杜潇逸摄)

图为6月20日2017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新华社发(杜潇逸摄)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 (记者杨臻、杨溢仁) 正在上海举行的“2017陆家嘴论坛”上,来自外汇、债券、保险等行业专家就“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表示,自贸区、“一带一路”、金融开放三者是相互关联、彼此促进的,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借助自贸区的路径和平台来推进,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也可以促进和推进自贸区在更大程度上开放和改革。

谈到外汇市场的开放问题,方上浦表示,从上海自贸区起步开始,外汇管理局就在积极支持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在外汇政策方面给予了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据了解,这几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上海自贸区推出了12项外汇方面的支持政策,其中有7项已经推广到全国,有5项已经复制推广到其他地方自贸区。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白伟群说,自贸区的开放创新,将助推上海成为全能型的国际金融中心。白伟群说:“我们既要有股权、债权活跃的市场,也要有雄厚的基础市场、灵活的衍生品市场。要面对境内主体和境外投资发行的主体,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资本、资产、资讯全方位的服务。这样才算一个成功的开放创新。”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表示,黄金市场的发展与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上海黄金交易所在自贸区设立了国际黄金交易中心,截至目前,交易量已达3万亿元;在自贸区专门设立了上千吨的黄金交割库,既是中国的实物交割中心,也是亚太的中心。

中国的黄金市场正在更好地融入全球。“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为下一步上海金融中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条件。”焦瑾璞说。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副总经理王廷科指出,上海自贸区在发展中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有待改进的空间:一是相对于贸易投资便利化,相对于政府职能转变,金融改革和创新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建设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等方面;二是相对于行政的推动,集成化的制度创新仍有待加强;三是相对于政策密集的推出,其落地、细化和实施明显不够。

如何让政策更好落地?王廷科认为,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市场需求、市场运行之间的关系。“既要上接天,也要下接地,要符合市场需求。”王廷科表示,应进一步推进的重点是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如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性、跨境投融资平台建设等。

相关推荐
筑平台、拓通道:辽宁持续拓展对外开放“朋友圈”

9月25日至28日,第六届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辽宁沈阳举办。自2020年起,辽洽会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辽宁省服务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平台。

新华时评|中国东盟携手书写区域一体化新篇

金秋九月,新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约而至。这场国际经贸盛会助推中国与东盟国家全方位交流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

专访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东盟国家提供发展机遇——访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潘荣德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方面展现积极姿态,持续与东盟等全球贸易伙伴探索合作机遇。”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潘荣德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搭建经贸交流平台与贸易伙伴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