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日教授:中国寻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转型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王国腾 2019-08-05 14:25:12

图为7月12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用无人机拍摄的港口城全景照片。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东京大学副教授Asei Ito题为《中国寻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文章称,中国政府现在面临的经济、政治和国际环境与2012年“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提出时已截然不同。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考虑在三方面进行转型:更加重视可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扩大覆盖范围;更为强调文化、智库等“软性”元素的合作。

转型的第一个方向是更加强调可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例如,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17年5月举行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中并未提到“高质量”一词,但在第二届的主题演讲却六次提到了“高质量”。中国财政部也于2019年4月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提高债务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融资,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增长。

第二个转型方向则是扩大覆盖范围。其中包括光缆铺设、卫星信息共享、“数字丝绸之路”“冰之丝绸之路”,以及寻求为13个产业部门制定国际标准的《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

第三个转型方向是强调“软性”元素。如,2019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点不是基础设施和经济合作,而是智库交流和文化接触方面的民间合作。

作者指出,由于国际环境的改变,尤其是中美贸易冲突的持续升级,促使中国推进上述三项转型。外界有关“一带一路”倡议制造债务陷阱的指责是中国强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直接原因。虽然更透明的项目管理结构可能会限制中国提供资金的能力,但从资金管理角度来看,这种结构对于中国来说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的国内环境发生了改变——在“一带一路”倡议宣布之前,中国有着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过剩的钢铁产能。如今,中国面临着资本外流的压力,钢铁产能也在持续降低。

日本政府和企业能否跟上“一带一路”倡议的这些转变?通过参与“一带一路”中相对透明和可持续的项目,日方正在通过第三方市场与中国企业进行有条件的合作。除合作建厂项目外,中日在金融和相关行业领域展开了52个项目的合作。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比从海外合作中获利更重要的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的营商环境能够变得更加稳定,日中关系将会更加稳固。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如果成功完成转型,将构建一条高质量、全面且柔和的丝绸之路。然而,有关中国投资和援助的数据十分有限,阻碍了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随着相关数据变得更加透明,中国在呼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将更加有底气。因此,中国政府应积极披露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援助和投资数据,促成更加公平、透明的讨论和评估。

相关推荐
“小产品”“大创新” 读懂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微观密码

一个小小的耳机,可实现多语言同传翻译;一款微型电磁泵,可适用于通水电的家用电器产品;一款轻型吊钩,可以吊起4000倍自重物体……在第138届广交会现场,这些看似微小的产品,正成为解读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格鲁吉亚总理: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

格鲁吉亚总理科巴希泽10月22日在第五届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期间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格鲁吉亚的互联互通能力不断增强,对华经贸合作持续扩大。

专访|中国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经济目标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合作重点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谈及“十五五”规划,季托夫预期,中国将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