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聚焦核心主业 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08-05 14:26:55

伴随着新中国冶金工业的恢复重建,到建立完整的冶金工业体系,再到实现冶金工业现代化,大踏步迈入世界一流钢铁工业强国行列,钢铁成为我国重工业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中冶集团冶金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如今已挺立潮头,走进世界钢铁冶金舞台的中央。

高质量发展路径

按照国文清董事长“聚焦主业、做强做优、适度多元、稳健发展”的总思路,中冶集团剥离重组了影响企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三座大山”等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使资源更加集中于核心主业。面对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转型升级的大调整、大变革,第一次从国家责任的高度明确提出“要站在国际水平的高端和整个冶金行业的高度,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建设走向更高水平、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家责任”的更高奋斗目标,果断实施了既瘦身更健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世界第一”标准保留和匹配高精尖资源,确保了中冶集团在冶金市场的绝对引领地位。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冶集团不断从集团层面强化战略部署。

从2013年召开海外市场开发推动会议提出大力推进海外业务整合、统一规划海外市场布局,到2014年突出强化国际化经营战略、破解海外发展困境,2015年牢牢把握海外发展大机遇、实现海外发展大突破、大跨越,再到2018年、2019年连续召开海外市场推进会落实“海外优先”战略、推进国际化经营迈上新台阶,中冶集团始终紧紧围绕国家对外政策、资源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以及国际基础设施市场面临的发展机遇,积极发挥集团总部、子企业和区域公司“三力合一”的优势,使海外业务成为中冶集团新一轮改革腾飞的新优势、新支撑、新亮点。

高质量发展成果

中冶集团坚定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最核心做法就是适应世界钢铁趋势、国家战略和中冶内部资源优化的需要,从2018年开始,着力打造全球最强最优最大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提出了“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新战略,使冶金建设国家队成为公司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中冶集团承建的钢铁项目占国内钢铁市场的90%以上;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有冶金建设项目占世界钢铁市场的60%以上。世界钢铁产业仍处于第三次深度调整期,解决中国钢铁产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任重道远,中冶集团将紧扣钢铁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的需求痛点,坚定核心技术引领,以攻破钢铁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出首批20个冶金核心技术产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实现钢铁强国、中国钢铁走向世界提供强力支撑。

高质量发展体会

一、牢牢占据冶金技术创新尖端、迈向产业链价值高端

中冶集团前瞻性精准洞悉钢铁产业“先破后立”的必然发展趋势,于2017年明确提出了二次聚焦主业,冶金建设国家队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的要求。面对未来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高质量发展需求,紧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和智能化、信息化的工艺提升和技术创新,为钢铁企业提供优质的运营服务,构建起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确定了企业高技术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推动企业加速迈向内涵式发展进程。这既是冶金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冶集团立足国际前沿和冶金行业高端,用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

二、全面优化“国家队”队形建设

2015年,中冶集团提出“争做全球最强最优最大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并对冶金建设国家队从顶层设计到行动手册、考核体系进行全链条部署。在钢铁冶金的八大部位十九个业务单元形成了国家队的基本阵形,明确了组织架构体系、业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设计与施工共同发展体系、装备制造支撑发展体系、标准体系,制定了七大类80个小项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冶金建设国家队能够落地做实、高效运转。通过EPC工程总承包、EP+SV技术出口和管理、O&M钢厂运营管理、国际产能合作等方式,中冶集团带动大量钢铁产品和成套设备“走出去”,成为引领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推动者”、钢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主导者”、中国钢铁产业走向海外的“引领者”。

三、依托冶金工业集成解决方案拓展新业务解决方案

中冶集团在技术方面不断提高的核心技术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形成学科齐全完整的冶金科学、建筑科学和部分机械科学应用研究体系,拥有10家科研、设计类企业,2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具有以建筑工程、专有装备制造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单学科及多学科交叉的前瞻性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具有解决工程主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因而不断提高核心技术能力,保持在行业内技术领先的水平,成功进入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房地产开发、公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高端房建与酒店、体育场馆、主题公园、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及水泥厂建设等多个领域,成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队和有生力量,为带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产业发展、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大力增强主动创造市场的能力

中冶集团聚焦核心主业,深入扫描全球冶金工业,对全球冶金市场增长点和全球前50家钢铁客户进行深度分析,摸清摸准不同地区、不同客户、不同项目需求,形成海外钢铁项目数据库,提前锁定目标,套牢压实责任,精准对接,从被动式营销向主动式营销转变,将分散的信息系统化,确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钢铁产能的重大工程项目一个都不能丢。

中冶集团各子企业则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客户发力。在紧跟国内钢铁客户“走出去”步伐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海外战略客户的拓展上。一是聚焦各自“支柱市场”中的行业龙头客户,提供“点对点”优质服务,精心打造个性化解决方案,使客户离不开、脱不开。二是对于非洲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市场开拓,适应这些国家的需求特点,以创新技术为先导,重点输出短平快、投资低、成本低、见效快的绿色、经济解决方案,实现规划、设计、装备、建设、服务、原料等一体化输出。三是以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装备和智能化为抓手提供增值服务扩大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四是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新中国五矿所具有的矿山、工程建设、原料贸易、物流资源、金融能力等完整产业链、多要素组合的比较优势,以冶金带非冶金项目,以“资源、工程、贸易、资本”捆绑模式,从点式、分散式服务向链式、集群式服务转变,形成由中冶集团主导的全球冶金一体化服务体系,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五、加强项目管控能力,争创精品工程

高质量发展依靠每个项目的高质量管控,高质量管控是交付高质量项目的根本保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就是靠每一个高质量项目在这条路上慢慢积累起来。中冶集团在管理方面持续提升管理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目前,中冶集团拥有涵盖科研开发、咨询规划、勘察测绘、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管理、装备制造及成套、技术服务与进出口贸易等全流程、全方位的完整工程建设产业链。与一般的工程设计企业、工程施工企业或设备制造企业相比,可在全产业链上进行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综合性的服务。中冶集团在海外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属地的行业规则,适应所在国工程管理方式,严把项目质量关,以精细化思想为指导,借助BIM等技术,紧盯各个施工要素环节,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切实保障海外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提高项目管控能力,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干好项目实现最直接、最节省、效率最高的营销,即用项目说话、以战场保市场,促进海外项目持续稳健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共商共建的精神,体量业主的能力、地位,从业主角度看项目的经济利益,考虑投资强度和设备选型等,整体安排EPC总承包的解决方案,形成长期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六、加强系统性风控体制建设

海外市场开拓一定要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中冶集团建立了决策风险审查机制,对承揽的海外重大项目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审查,宁肯少拿一个项目,也决不给企业带来不可控风险和隐患。

七、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中冶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十分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通过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践行履约精神,讲信誉、重信用,大力推广中冶集团标准,积极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以打造当地知名企业为目标,深入推进属地化、本土化,实现资源全球配置。通过主动谋划,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智能制造示范性钢铁项目,向全球展示中冶集团在冶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强大综合实力,体现出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水平,不断提升中冶集团在世界钢铁冶金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八、加快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海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流的人才队伍。中冶集团目前的海外开发和项目执行的人才储备不足,存在人才制约问题,尤其是欠缺会做标、懂法律、会谈判、懂税收、懂融资、会算账、善采购、能索赔、管项目的复合型人才。部分外派员工达不到海外工作要求,影响市场开发和项目管理成效。公司将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专家型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项目经理、高技能人才;加速打造一批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强、外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的高端国际化人才。对于“高精尖缺”人才,将坚持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通过建立中冶集团高端人才库,强化对专业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的使用、对标世界最新技术,紧守科技前沿,把握住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确保始终保持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优势。要立足长远,坚持梯队式人才培养方式,逐步形成国家及行业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集团首席专家—子公司专家—技术骨干的人才梯队,要持续保证人才团队的完整、传承和优化。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完善骨干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员工持股、虚拟股权、成果分红等激励分配机制,激励科技人员聚焦战略需求、勇攀科学高峰,增强骨干人才的获得感和稳定性,让他们在中冶集团安心、安业、安身。

中冶集团将致力于建设美好中冶,秉承 “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朴实厚重的企业精神,把中冶打造成“青年人理想向往的高地,中年人创业发展的平台,老年人休养生息的港湾”,不负中冶追梦人和中冶奋斗者。

相关推荐
前十一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百分之八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服务业生产有所放缓,但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总的来看,11月我国经济顶住疫情反弹等多重压力,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7.4%

商务部2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至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折合1123.5亿美元,增长21.8%。

1至5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9%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26日表示,今年1至5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9%,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