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让非洲家庭都能看得起数字电视”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6-27 09:22:00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王迪、孔祥鑫)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来自坦桑尼亚的女士希尔德分享的人生故事令人动容。她通过斯瓦西里语配音大赛获得了在中国企业四达时代的配音工作。“中国人来了,收视费降了,我们都能看得起最好的电视节目了!”

四达时代让在非洲的“希尔德们”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影视剧。除了成为非洲极具影响力的数字电视运营商,四达时代还译制了数千小时的影视剧,在非洲讲述着中国故事。

做非洲极具影响力的数字电视运营商

全家人围坐在客厅里,津津有味地观看中国影视剧。这一幕如今正越来越多地在非洲国家出现。这源于一家名为四达时代的中国企业所做出的努力。

“让每个非洲家庭都能买得起、看得起、看得好数字电视。”——2007年开始在非投资的四达时代目前已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南非等30多个国家注册成立公司并开展数字电视运营,发展用户近千万,成为非洲大陆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数字电视运营商之一。

“四达时代进入非洲之前,看数字电视还是奢侈品。他们的初装费高达200美元,收视费便宜的每月40多美元,贵的每月上百美元。”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郭子琪说,“我们来了以后,初装费只收10美元,包含十几个频道的最小节目包,每月收视费只要1美元。”

据介绍,四达时代可提供国际知名频道、非洲本地频道、中国主流媒体以及四达时代自办频道等480多套节目,用英语、汉语及非洲本地语等10种语言播出,节目类型涵盖新闻、影视、体育等多个领域。

与四达时代数字电视机顶盒一同进入非洲寻常百姓家的,还有大量优质的中国影视作品。“来自中国的影视剧在很多非洲国家大受欢迎。”四达时代集团传媒事业部副总经理孟力说。

“民心相通,首先要做到的是相知。影视剧在讲述中国故事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郭子琪说,“不少非洲国家官员认为中国影视剧不仅生动好看,而且反映的都是‘正能量’。”

用影视剧讲述中国故事

“我看的第一部中国电视剧是《西游记》,是中文原声加上英文字幕。”来自坦桑尼亚的四达时代配音演员卢利克拉回忆道。

“一开始我们只打算给电视剧加上字幕。但后来发现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仍有很多当地人看不懂。”孟力说,“要让中国影视剧真正走进非洲,我们必须更‘接地气’。”

2011年,四达时代集团成立了译制中心,开始尝试用非洲本地语为中国影视剧配音。同年,《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女主角毛豆豆就以一口斯瓦西里语红遍了坦桑尼亚的大街小巷。

非洲本地语译制配音已成为四达时代的一大优势,除英法葡等语种外,该公司还进行斯瓦西里语、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乌干达语等非洲本地语言的译制配音工作。迄今为止,四达时代的译制配音量已达到7500小时、240部电视剧。

“在坦桑尼亚,人们现在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斯瓦西里语配音的中国电视剧。”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坦桑尼亚影视圈小有名气的卢利克拉说:“中国电视剧在坦桑尼亚很受欢迎,有一些电视剧我们还在配音,尚未播出,就已经有人通过媒体知道了消息,等着要看。”

构建双向文化交流渠道

“什么时候能在中国播出我们的电视剧?”在非洲各国考察时,郭子琪经常会被当地人问到这个问题。对此,郭子琪表示,四达时代集团今后不仅将依托自身强大的译制配音能力为优秀非洲影视作品进入中国提供帮助,还将参与制作一些将中国元素和非洲元素相结合的影视剧,构建双向的文化交流渠道。

如今,四达时代正致力于让数字电视业务进一步深入广大非洲的农村地区。中国承诺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四达时代正积极参与到这一“万村通”工程中来,为非洲国家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作出贡献。

在该公司的海外项目中,90%都是非洲本地员工。“从内容生产到市场营销,再到节目运营和财务管理,四达时代几乎所有岗位上都有非洲员工,他们已经成为非洲广播电视数字化的主力军。”郭子琪说。

目前,四达时代集团正在肯尼亚筹建非洲总部,待总部建成后,大部分中国影视作品的本地语译制配音工作将“前移”至肯尼亚。未来该公司还计划在更多非洲国家建立译制配音中心。

相关推荐
“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京开班

4月10日,“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赞比亚6国旅游领域26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修班。

非洲超50国逾400家实体店加入“群聊” 深圳企业绿色出海新增“快速通道”

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与深圳绿色丝路国际商贸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国际观察丨中国农业技术解锁非洲“丰收密码”

近年来,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以创新与务实为笔,在非洲大地书写从“靠天吃饭”到“技术赋能”的变革篇章。从杂交水稻掀起的“绿色革命”,到菌草技术激活荒漠生机,再到合作机制下的双向奔赴,中非农业合作正以务实举措解锁非洲大陆的“丰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