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中国不断发生新变化——访日本“中国观”研究学者马场公彦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9-18 08:21:00

图为8月16日,日本学者、曾任岩波书店总编辑的马场公彦在东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新华社东京9月18日电(记者梁赛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变化在不断发生,这贯穿了整个新中国的发展阶段。”日本学者、曾任岩波书店总编辑的马场公彦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马场公彦长期研究二战后日本的“中国观”(意为日本人对中国的认知),梳理了日本几十种综合类杂志有关中国的数千篇报道,并曾就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认识著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人的“中国观”也随之不断刷新。

1954年10月,来自日本《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每日新闻》等主流媒体的12名记者随同日本议员代表团和妇女代表团前往中国,从广州入境再到北京、上海和沈阳等地,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用他们的文字和照片,向日本民众传递出一个“新中国”的形象。

马场公彦说,当时,日本的各种访华团抱着看看“新中国”的目的前往中国。他们看到,“当时中国虽然还很贫穷,但蕴含着成长性,人们自己奋斗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1972年9月,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重磅新闻占据了日本媒体大幅版面。“中日两国政府9月29日发表《中日联合声明》的前夜,在北京的日本人无论到哪儿,都能感受到中国人友善的目光……”这是当时《朝日新闻》一名记者记录下来的场景。

马场公彦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日本人可以直接前往中国各地,多视角看中国。大熊猫、敦煌等让民间亲近感迅速增加。

谈到当下日本的“中国观”,马场公彦表示,日本对如何与经济总量快速上升的中国交往还需要积累经验,但也应该看到民间交流随着两国悠久交往的历史而延续下来。他说,虽然过去几十年两国关系起起伏伏,但旅游观光、留学等民间交流是两国交往的重要内容,相信民间交流将促进两国关系未来更好发展。

今年9月,马场公彦已赴北京大学任教。谈到自己与中国结缘,他回忆道,1982年毕业旅行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彼时的中国还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所见所闻让他感到相当震惊。其后再数次前往中国时,他感受到许多变化:人们走路的速度更快了,社会竞争也更激烈了,今天的中国更是各处展现创新创业的活力。

“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日中关系中的问题,更多挖掘和保存日中两国共同的文化资源。我期待两国未来开展更丰富的知识等交流。”

相关推荐
古巴精品国家馆开馆两周年庆典在哈瓦那举行

京东国际古巴精品国家馆开馆两周年庆典25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

中国电影《热烈》荣获2024金砖国家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当地时间23日晚,2024金砖国家电影节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闭幕,中国电影《热烈》荣获评委会特别奖。

巴西总统卢拉参加对华肉类出口启运仪式

巴西总统卢拉12日在位于该国西南部的南马托格罗索州参加一场肉类出口启运仪式时盛赞巴中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