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为巴格达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企业承建电厂撑起伊拉克首都电力供应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9-19 10:51:35

这是8月28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拍摄的华事德电厂。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新华社巴格达9月19日电(记者张淼)电荒,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历任伊政府面对的难题。如今,曾饱受停电煎熬的伊拉克民众谈到近年来首都巴格达电力供应的显著改善,都会归功于中国承建的伊拉克最大热电厂——瓦西特省华事德电厂。

8月28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上海电气集团伊拉克华事德项目部项目经理贺庄(前排右一)在华事德电厂工作。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电力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多年经济制裁令伊政府无力进行电力重建。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进一步摧毁了伊电力系统。曾经巴格达夏季高峰时期有一半时间在停电,这对于时常经历夏季50摄氏度高温的当地人来说无疑是煎熬。

8月29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华事德电厂总工程师阿里·艾哈默德接受采访。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作为中国企业在战后伊拉克启动的第一批重建项目之一,华事德电厂项目合同于2009年开始正式执行,建设全部采用中国设备和中国标准。”上海电气集团伊拉克华事德项目部项目经理贺庄说。

这是8月28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拍摄的华事德电厂和旁边的底格里斯河。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等核心设备全部由上海电气集团设计、制造,其他设备也基本从中国采购。参与项目的中国企业克服了资源短缺、恐袭威胁、资金不到位等困难,在2013年下半年的施工高峰期,坚守现场的中国员工达到4200人。

这是8月28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拍摄的华事德电厂。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华事德电厂6台机组2014年投产发电后,巴格达的每天停电时间逐步下降至2到4个小时,整体电力供应得到明显改善。现在,华事德电厂的发电量占伊拉克全国发电量的18%至20%,在高峰时保证巴格达70%的电力供应。如果未来能有效解决供电线路问题,巴格达民众或许再不用经历停电。

这是8月29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拍摄的华事德电厂的电力传输设备。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据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区,不少外国企业纷纷撤离当地。面对极大危险,华事德电厂的中方员工坚守岗位,确保电厂正常发电。

“中国企业体现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华事德电厂总工程师阿里·艾哈默德对上海电气及其合作伙伴遇到困难坚决履行承诺表示感激。

8月28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中方工作人员在华事德电厂工作。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我们在最困难时候没有离开,三年时间(项目)没有收到一分钱,我们硬着头皮顶了下来。”贺庄说,伊拉克几任政府多位高层人士都来华事德电厂进行视察,他们对中国企业的建设成绩、电厂和设备的稳定运行赞不绝口。

这是8月28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拍摄的华事德电厂门口。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截至目前,华事德电厂累计为伊拉克发电超过800亿度,在连续数年的夏季用电高峰中,电厂在伊拉克电网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伊电力部也特别授予上海电气集团杰出项目奖。

据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统计,中国企业近年来积极参与伊拉克战后电力重建,中方承建的电厂承担起伊全国一半的电力供应。这些坚守伊拉克的中国企业正在为伊千家万户带来光明和希望。

相关推荐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针对白宫网站2月21日发布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发布的有关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采取各种歧视性举措强化对华双向投资限制,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华社经济随笔:新春出海“忙”里的信心与期待

人勤春来早。乙巳蛇年,节日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已开启赴哈萨克斯坦之行。记者随团采访,在依旧寒冷的哈萨克斯坦感受到两国经贸合作的融融暖意,更感受到各方对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中国经济数据观丨“中国经济问答”系列之七: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看?

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各地百姓生活,中华美食飘香海外餐桌,中国设计持续全球“圈粉”,中国工程共筑美好世界......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去”,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