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继续遨游在中国经济蓝海”——访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9-24 14:21:31

新华社纽约9月24日电(记者杨士龙)“中国经济是一片海洋,我们霍尼韦尔一直在这片蓝海中遨游。”谈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英文名:沙恩·泰德贾拉蒂)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这样诗意地表述。

沈达理说,2005年至今是霍尼韦尔在华发展最快时期,累计在华投资额达10亿美元。2005年至2018年,霍尼韦尔在华员工从4000名增长到1.1万名;2013年,中国成为霍尼韦尔美国市场以外的最大市场;2018年,霍尼韦尔在华营收约为3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6倍多。

沈达理说,中国在数字经济、“一带一路”倡议和美丽中国等领域的前景给霍尼韦尔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2017年初,霍尼韦尔在中国专门成立企业智联团队,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制造数字化分析服务解决方案。“这是公司在美国市场以外唯一的地区团队,足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信心”,沈达理表示,希望霍尼韦尔的互联解决方案能助力中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

为搭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霍尼韦尔与中国企业携手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领域展开合作,目前霍尼韦尔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有20多个分支机构、3200多名当地员工。

沈达理说,中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也为霍尼韦尔带来很多机会。霍尼韦尔大约50%的产品和技术都与环保和能效相关,在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方面拥有100多年的丰富经验。

同时,沈达理坦言,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对跨国企业而言是个挑战。

“从2010年开始,霍尼韦尔已经不再和其他跨国公司做对比,而是和中国的一些强有力的本土公司对比,”他说,“我们立志于让霍尼韦尔成为一个‘中国式竞争者’”。

他解释说,成为“中国式竞争者”指“心态的转变”,其核心是“速度和放权”,必须放权给最优秀的员工,以便很多决定在本地实时决定,“必须带着极大的紧迫感在中国做事”。

放眼未来,在中国生活了25年的沈达理认为,霍尼韦尔在中国将大有可为。

“基于‘东方服务于东方’的发展战略,我们将专注发展核心业务,发展关键客户和重点城市,拓展中端市场,尤其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大众中端市场。”他说。

霍尼韦尔2004年提出“东方服务于东方”中国市场发展战略,即通过一系列立足中国本土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
美国2月失业率升至4.1%

美国劳工部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失业率环比升至4.1%,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15.1万,远低于市场预计的17万。

行走拉美手记|墨美边境汽车业者艰难应对“关税漩涡”

笼罩墨西哥汽车业的关税阴云并未完全消散,就像在精密运转的机械齿轮间撒入铁屑,正打乱蒙特雷这座工业城市原本有序高效的生产链条。

美国决定对三大汽车制造商豁免墨加关税一个月

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给予福特等三大汽车制造商为期一个月的关税豁免,对其通过美墨加协定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汽车产品免除25%的进口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