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丝绸之路”文献图录在京发布 呈现120件“丝路”档案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9-27 16:45:30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魏梦佳、王雪纯)北京大学和国家档案局26日发布研究成果图册《锦瑟万里 虹贯东西——16-20世纪初“丝绸之路”档案文献集萃》,以文献图录方式为读者呈现国内外保存的120件(组)“丝绸之路”的历史档案。

记者从北大获悉,这一文献图录由国家档案局和北大历史学系多位专家学者集中编纂校对而成。在题材上包括皇帝谕令、官员题奏、国书、实录、清单、护照、字典、药方、信函等;在文字方面,不仅有汉文、满文,还有英、法、俄、西班牙、葡萄牙等外国文字;除文字档案外,还包括舆图、画像等图像档案。

北大“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首席专家、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表示,文献图录选取了“丝绸之路”历史档案中最精华的部分,基本覆盖了当时丝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中展现了16至20世纪初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经贸人文交流的历史佳话,极具学术研究价值。

26日,“‘锦瑟万里 虹贯东西’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也在北大校史馆开幕,并将持续至10月13日。展览共展出展品65件(组),包括17世纪的“中俄皇帝像”,1555年的“古今形胜图”,1634年徐光启、汤若望等绘制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精美历史档案复制件以及“清顺治青花花鸟纹尊”“清粉彩钟鼎插花开光博古大盘”等实物展品。

相关推荐
为文物筑起“司法防线”:中国公益诉讼助力守护丝路文明

近年来,中国多地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为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筑起法治屏障。

文明探源丨佛寺映千年,莫尔寺遗址见证丝路文化交融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国化,对丰富和繁荣中华文化影响深远。近期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进一步实证并展示了自汉至唐,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实现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脉络。

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

悬泉置遗址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处经考古发掘的丝路驿站遗址,出土了大量2000多年前中西交流交往的简牍文书实证,2014年6月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