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内外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创新平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0-22 15:40:13

新华社上海10月22日电(记者龚雯、仇逸)投资8.63亿元、耗时3年的罗氏上海创新中心21日在上海张江落成,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分为220处模块化工作区域。

总部位于瑞士的罗氏1994年成为入驻上海张江的第一家跨国药企。2004年,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罗氏在新兴市场设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主要从事药物的研究和早期开发。罗氏上海创新中心现有约150名科研人员,其中90%以上为本土科学家。

“中国一直在罗氏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罗氏致力于把上海打造成继巴塞尔和旧金山后的全球第三大战略中心。”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说,全新的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将用于研究和早期开发免疫、炎症及抗感染疾病领域的创新药。为了缓解乙肝导致的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对中国患者的困扰,罗氏上海创新中心也是罗氏针对乙肝的研发中心,目前已有四款抗乙肝药物进入临床I期研究。

随着中国创新活力的与日俱增,外资企业加码本土化创新的身影频现。10月18日,德国科技公司默克正式启用设立于上海的创新中心,并宣布投资1亿元种子基金,助力中国初创企业。

默克首席执行官欧思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默克在中国已经有86年发展历史,此次启用的中国创新中心是默克继德国、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创新中心。选址在此,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圈中拥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是上海和周边地区有很多领先的生物科技企业,长三角是公司首要考虑的区域。种子基金是默克企业战略投资在中国的第一笔投资。

据悉,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6家初创企业已进入默克中国创新中心第一期加速器项目。1亿元种子基金将重点涉及默克医药健康、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三大业务和其他新兴科技方向。基金投资处于种子轮阶段的中国初创公司,每笔投资额在500-1000万元,帮助初创企业在18-24个月内达到下一个估值点。

不仅外资企业加快在华创新的脚步,本土企业也在积极通过深度孵化等模式着力创新。18日,复星医药旗下的生物医药科创孵化平台复星领智在上海落成并启用,重点围绕精准医学、肿瘤免疫学、人工智能等展开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发。作为该平台首批孵化项目,精缮科技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及医院合作,致力于基因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产品研发,为遗传性罕见病提供解决方案。

“期待来自全球的专家人才与我们携手,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各个领域,以创业合伙人的方式,通过该孵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推动全球创新产品上市,让更多患者获益。”复星医药总裁吴以芳说。

相关推荐
财经聚焦|迈向更高能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建设

在中央金融委员会6月18日对外发布《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后,一系列金融政策举措渐次落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能级持续提升。

上半年上海接待外国游客超300万人次 “China Travel”魅力持续提升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超过415.8万人次,同比增长37.6%;其中外国人约为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53.3%。

内蒙古好物走进上海金融机构

7月2日,内蒙古好物走进上海金融机构系列活动在上银金融大厦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