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出技术、出新药、出人才——中乌合作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1-01 15:11:32

新华社塔什干11月1日电(记者胡晓光、张骁、蔡国栋)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区内,坐落着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在这里,占地4200平方米的优良制造标准(GMP)制剂车间年底将正式运营,白色的五层科研综合楼也将于近期试运行。

“中国科学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备受欢迎,乌各界人士为两国科技和教育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中心主任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中心以中亚区域特色天然产物药物研发为核心,是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在中亚布局的重要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建设的10个海外科教机构之一,着力打造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和科教融合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平台。

中心于2013年获批成立,于去年11月正式落成。据介绍,截至今年9月,已有30余家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去年11月,GMP制剂车间获批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颁发的固体制剂药物生产许可证。”阿吉艾克拜尔告诉记者。如今,车间内,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等8种剂型的固体和液体制剂生产线一应俱全,先进的生产设备均已调试完毕。

阿吉艾克拜尔说,中心科研综合楼也从最初的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中药应用示范基地,逐步扩展为“以开展临床诊断、远程治疗,来促进中医理论和中药产品逐步进入中亚医药和保健品主流市场,并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临床研究基地”。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不仅短期内批准创立中乌联合实验室,还积极推动中心塔什干分部的各项建设工作,协助中心购置了12亩的土地用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并诚挚邀请中方共同研发创新药物。”阿吉艾克拜尔说,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口碑良好,乌方对其新药研发、成果转化领域技术水平充满信心,当地各研究所大力支持中心在乌发展。

中心积极推动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全方位合作,全面合作开展中亚地区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新药研发。2014年,中心分别与乌科学院植物化学研究所和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签订了10年长期合作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平台。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前院长肖开提·萨利霍夫说,近三年内,乌中科技合作取得卓越成就,联合实验室营造了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此外,两国还致力于人才联合培养,塔什干与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城市医药领域人才之间交流频繁。

阿吉艾克拜尔说,中国科学院依托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先后为中亚国家培养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12名,开展学术交流300余人次,技术培训100余人次,为两国医药领域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相关推荐
中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与巴西中医药基地签约共筑中巴中医药可信科研平台

中国-葡萄牙人工智能与公共卫生问题“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与巴西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16日在里约热内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中巴中医药可信科研环境(TRE)”平台建设。

“一带一路·针灸驿站”项目在马来西亚启动

“一带一路·针灸驿站”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公益项目,23日在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隆重举行揭牌仪式。此公益项目由深圳市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主办。

从东方到全球 中医药“出海”驶入“快车道”

9月8日,第三届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在亳州召开。前来参会的马来西亚万丰药行企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裕标也有相同的感受。他所在的万丰药行在马来西亚销售2000多种中药材及花草茶等药食同源产品,近年来销售额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