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阿经贸合作回顾
中国与阿联酋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民间贸易往来,1984年中阿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两国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石。1985年,中阿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政府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协定》,当年两国贸易额为6300万美元,此后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从2012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到2018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的政治关系呈现逐步上升、快速发展趋势。中阿两国政治关系顺利发展,推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良好的经贸联系也夯实了政治关系的基础。在历史数据可查范围内,从1990年至今,中阿经贸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0-1999年:缓慢增长阶段
1990年5月,阿联酋时任总统扎耶德访问中国,这是海合会国家领导人首次访华,标志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关系迅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以及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以及开始自阿联酋进口石油,1995年中阿两国贸易额达到12.2亿美元,这是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1999年间,中阿两国贸易总额近百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在这个时期内,中国主要向阿联酋出口纺织品、家电、机械设备以及各种原材料,进口石油、铝锭等。阿联酋在国内建设了一批贸易中心,如:阿治曼中国产品交易中心(CPTC,不是现在的阿治曼中国城)、沙迦中国机电展览中心、迪拜地球村、木须巴扎市场等,早期贸易市场里的华人以外派为主,国企公派人员主要在迪拜和阿布扎比进行商贸活动,而民间贸易则在沙迦、阿治曼和迪拜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阿联酋虽然获得了巨额的石油美元收入,但是当时阿联酋的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善,这就为中国的工程与建筑公司提供了契机。从1982年开始,中国建筑承包公司,比如中国土木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等首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建立分公司,开始承包立交桥、公路、住宅、学校等项目。但总体来说,由于技术以及劳务方面的因素,这个时期内中国在阿联酋工程承包项目推进较为缓慢。
此阶段中阿贸易额的缓慢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贸易结构较为单一,以纺织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等商品贸易为主,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立合资企业等方面的合作较少。二是阿联酋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美国、日本、印度等竞争对手,同样中国企业希望将产品经由迪拜转口至其他海湾国家和北非,造成无计划和盲目出口,导致中国产品供过于求,严重滞销,厂家竞相压价造成无序竞争。三是中国产品在早期多为中低档、低价值的,以低价位经营赚取利润,在中东市场逐步形成“质次价低”的形象,对中国开拓阿联酋和中东市场极为不利,同时也表明这种贸易形式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四是中国1995年起自阿联酋进口石油,阿联酋方面出口份额在中阿贸易总额中占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