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个博茨瓦纳年轻人的汉语人生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7-10 16:42:00

新华社哈博罗内7月10日电 (记者杨孟曦) 博茨瓦纳大学中文系本土讲师马苏勒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汉语结缘,他本想做一名计算机老师,但却开启了一段汉语人生。说到专业从事汉语教学的故事,马苏勒总会忍不住感叹“我的个天呀”。

1985年出生的马苏勒在介绍自己时,总会特别提到自己的中文名字马奕男。今年3月,马奕男正式成为博茨瓦纳大学中文系的第三位本土中文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喜欢汉语,也喜欢教学生学汉语。我为此感到特别愉快。”

2009年,马奕男从博茨瓦纳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按照正常发展,他有可能成为计算机系的教师,甚至教授。但一切的转折始于当年孔子学院的成立。

当年,孔院在博茨瓦纳招生培训中文,教学点设在博茨瓦纳大学,马奕男抱着试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培训班。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自己有好几个中国朋友,他想与他们及他们的家人有更深入的交流,所以想试试学汉语。

就是这一试,马奕男发现了自己的语言天赋。在孔院学习不到半年,老师们都夸他发音准,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非常快。学期结束时,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前来向他们颁发证书,这使马奕男感受到了友好。

“就这样,我爱上了汉语,想去中国,我要把汉语学得更好,”马奕男说,“2011年我申请了奖学金,去湖南大学攻读计算机系硕士。”

马奕男在湖南3年的学习经历,为他的职业生涯转变奠定了基础。

2013年,马奕男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5级(最高级为6级)。此时,他开始面临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要拿出一篇合格的论文,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马奕男意识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随着对汉语的熟练掌握,以及对汉语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马奕男心中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做一名汉语教师。

2014年,马奕男考上上海师范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向专业汉语教师的方向努力,并于2016年7月顺利毕业。

如果说语言对于马奕男来说是种天赋,那么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明确而坚定的方向就是给天赋插上的一双隐形的翅膀,终会带着他实现理想。

博茨瓦纳大学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中文系,并与中国有多个合作项目,因此非常需要汉语教师,这对马奕男来说可谓是恰逢其时。不仅如此,他还赶上了中非友好关系发展的最好时期。

马奕男对自己与中国的缘分感慨良多,他说:“我读小学时,我家附近就有中国人在给我们修建中学,那时我就很想听懂他们说的话,没想到,多年以后还是中国政府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真的很感谢中国。”

从中国学成回到博茨瓦纳的马奕男把自己当作博中关系的架桥人,除经常参与孔院活动外,他还是博中文化活动的主持人,同时积极参加博中关系的相关研讨活动。

学习汉语让马奕男展开了快乐而精彩的汉语人生,未来3至5年内,他还计划去中国攻读博士学位,要把汉语教学的路踏实而坚定地走下去。

相关推荐
博茨瓦纳国际科技大学校长:学中文是打开机遇大门的钥匙

“学中文将让学生在全球化时代掌握打开机遇大门的钥匙。”博茨瓦纳国际科技大学校长奥特洛格特斯·托托洛日前在该校孔子学院首次“国际中文日”活动上说。

中国与博茨瓦纳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27日,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范勇和博茨瓦纳副总统兼财政部长恩达巴·哈奥拉泰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博首都哈博罗内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中国援建小学交接仪式在博茨瓦纳举行

由中国援建的拉玛埃巴小学交接仪式10月27日在博茨瓦纳北部的卡萨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