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感受“巴西陶都”的慢生活与华人基因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7-10 16:44:00

新华社巴西库尼亚7月10日电 (记者赵焱、陈威华) 华人陶艺师阮蒙恩位于巴西库尼亚的家,拥有良好视野。坐在客厅沙发上,眼前就是连绵起伏的曼齐盖拉山脉。

早饭后,64岁的阮蒙恩通过老式卡带录音机播放90年代美国流行歌曲,坐到转陶机前,制作一只碗或一个花瓶,或是用化学原料调制瓷器上釉的颜色。累了,他就走到客厅看看落地窗外的绿色群山。

房间里摆满了各种陶器成品和半成品,他的部分作品会被送到城里的工艺品之家出售。靠售出产品分成得到的钱,他一个人在这里过着半隐居生活。

曼齐盖拉地区有山、湖、河、海之妙,散布着许多独具特色、灵气十足的小城镇,库尼亚就是其中之一。

库尼亚位于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和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之间,城市虽小,却是闻名遐迩的“巴西陶都”。这里生活着不少像阮蒙恩这样的陶艺师或陶艺爱好者,陶艺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的家就是工作室,甚至也是商店,制成的作品就地销售。

小城库尼亚与陶瓷结缘是在40多年前。当时,有一群不同国籍的陶艺师四处寻找一个可以潜心创作之所。而库尼亚原本就以出产陶锅出名,这里的黏土质量上乘,再加上当时的库尼亚市政府也想招商引资,提升城市知名度,双方一拍即合,市政府免费向外来艺术家提供土地。

随着时光流逝,库尼亚城里的陶艺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全巴西知名的陶都。开设在这里的陶瓷工艺学院吸引了远近地区的爱好者。

日裔陶艺师马塞洛·东海是陶瓷工艺学院现任院长。他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库尼亚目前有23个知名作坊,许多人慕名而来学艺或购买作品。库尼亚的陶艺师足不出户,就可完成创作、交流和销售等事务。

东海自己的作坊坐落在一条雅致的小街上。他的作品种类丰富,构图干净的荷花、蜻蜓陶盘和古朴雅致的茶具,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东洋风。东海说,他本人虽然出生在巴西,但在日本学艺多年,因此作品风格非常日式。

东海作坊在当地名气不小,许多外界的大客户上门要求合作,进行批量的商业化生产,却被他拒绝。东海的合伙人卢西亚妮·樱田解释:“我们只会在本地销售,我们来到库尼亚享受的就是这份悠闲,创作自己喜欢的东西,挣的钱够用就好。”

樱田介绍,街坊四邻都是陶艺师,大家闲暇时一起聊天、切磋技艺。“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可不希望因为挣钱打乱这种缓慢的生活节奏。”她说。

阮蒙恩原本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广告人,但他早早就在库尼亚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40多年前,我在库尼亚学过陶艺,但那时年轻,闲不下来。后来我在美国转了一圈,到50岁出头时决定回到巴西,”他说,“我觉得库尼亚才应该是我生活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我可以生活在陶艺世界里。”

出生在香港的阮蒙恩9岁就来到巴西,只会说几句简单的汉语。尽管如此,他在自己陶艺作品上的签名始终是汉字“阮”。

他说,作为华人,他从小到大吃饭用的都是碗。与习惯用盘子的当地人不同,对碗的感情使他开始喜爱陶艺。直到现在,他制作最多的作品依然是各种碗。

“华人基因”让阮蒙恩对青花瓷产生了特殊感情,他希望用现代陶艺手法烧出青花瓷。他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小块的试验釉色陶块。

然而,烧制出青花瓷中的白色始终是他的难题。他每天都在尝试用不同的化学制剂调出能够烧成白色的釉,但颜色总不尽如人意。

库尼亚陶艺作坊集中,作品偏重艺术性。与其他地区手工作坊不同的是,这里最早使用立体多层的高温瓷窑。

东海说,这种高温瓷窑是葡萄牙人奇特拉和她的朋友们从日本带过来的,而追根溯源,日本的这项技艺则是在公元5世纪时从中国引入的。因此,对于“巴西陶都”的陶艺师们来说,去中国交流陶艺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阮蒙恩也有同样的想法。他说:“我非常想去中国的景德镇看看……我知道当年很多产品有很高超的技艺,那里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相关推荐
旅比侨界举行各式活动欢庆新春共迎龙年

连日来,旅居比利时的华人华侨通过举办新春团拜会、春节庙会、联欢晚会等活动,庆祝2024年农历新春佳节,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白俄罗斯举办华侨华人新春交响音乐会

2日晚,2024“温暖迎春·共庆中国年”白俄罗斯华侨华人新春交响音乐会在白俄罗斯国家音乐厅举办。白俄罗斯各界代表和在白华侨华人、中资企业、留学生代表等800多人出席。

2024年新春华侨华人招待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

中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馆1月11日晚举办2024年新春华侨华人招待会,中资企业代表、华侨华人华商、留学生代表等200余人出席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