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李春生:以农村产业发展助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发展

责任编辑:刘洋 2019-12-01 12:55:31

新华丝路网杭州12月1日电(记者蔡蓉蓉)1日,2019中国乡村振兴暨首届“一带一路”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杭州市余杭区召开。论坛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表示,农村产业的发展与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是解决现阶段农业农村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源头和活水。

图为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作主旨演讲

李春生表示,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种植业、养殖业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农村产业发展的质量有待提升;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不够;新型区域特色产业、文旅产业发展盲目性问题;人才、土地、资源从农村向城市流转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农村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等。

李春生称,要解决以上问题,需注重统筹协调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优做强种植业、养殖业,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二是注重龙头企业的参与和带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经营载体。三是注重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提高有效的组织载体。四是要注重产业融合。五是注重农业现代园区的建设。六是注重创建培育产品品牌,以品牌的战略来引领产业的发展。

李春生认为,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我国农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农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技术有很大的互补性,合作发展潜力大。推进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发展,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一是建立切实管用的政策和举措,给予必要的扶持和支持。二是结合实际,完善优化相关方案,切实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三是强化政府部门的联动效应,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统筹利用好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相关推荐
陕西横山:精准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横山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摒弃“一刀切”模式,聚焦山地苹果、羊子饲养、水稻种植等特色产业,对种养殖主体开展“定制化”培训,推动农业人才培育升级,以技术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解开这座“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的生态密码

9月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闭幕。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的见证下,杭州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称号,杭州市临安区被授予“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绿色发展实践地”称号。这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首次落地亚洲,为何选择杭州?获得“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荣誉背后,杭州又有哪些生态密码有待解开?

榆阳区孟家湾乡:支部联建强堡垒 产业抱团促共富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通过党建引领打破村域壁垒,构建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支部,成立三大产业联盟,走出了一条“支部联建强堡垒、产业抱团促共富”的特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