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兄弟!侠义!——越野e族的公益之路

来源:越野e族 责任编辑:博玉 2019-12-02 09:16:45

今年10月1日,在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大漠,来自五湖四海的越野爱好者展开了一场盛会——阿拉善英雄会。阿拉善英雄会从2006年由越野e族创办起,至今已经是第14届。

阿拉善英雄会之所以能吸引天下越野英豪如约赴会,相聚一方,正是源于越野e族始终坚持和践行的“无兄弟,不越野”的精神。

对于越野e族的成员来说,“兄弟”这个理念不是简单的“哥们义气”,更是一种“侠义之气”,代表着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传递爱心的精神,这也是越野e族倡导的中国越野文化的重要一面。

多年来,在抢险救灾、爱心助学、践行环保等诸多公益领域,都能找到越野e族成员的身影。公益,如今已日渐成为越野e族最为闪亮的名片之一,许许多多鲜活的案例诠释着越野人心中的“侠之大者”。

一、救灾,一马当先

随着民间救援力量逐渐纳入政府应急救援机制,在许多次抢险救灾行动中,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民间力量参与的身影。

近年来,越野e族顺应社会发展和新的应急救援机制变化,充分利用本身的专业特点来承担社会责任,将自身活动与社会公益相结合,重点发展了遍及全国的自然灾害紧急救援网络,大量经过专业训练的会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有组织地奔赴最艰苦的地方抗险救灾。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灾情波及我国西藏地区。

北京慈爱基金会-越野e族公益基金应急救援队,在西藏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支持下,自4月28日开始驰援西藏灾区。由20人、15台车组成的越野e族高海拔专业救援车队于29日凌晨到达,是第一支被日喀则市救援指挥部批准进入的民间救援队伍。进入灾区的车型均为越野车,配备专业救援设备,20名救援队员中有16人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熟悉高原地形和驾驶环境,较少出现高原反应,使得安全运送物资有了保障,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长。

而在灾情发生的次日,越野e族网络社区越野e族公益基金便向逾百万会员发布了赈灾救援公告帖,同时建立了“4.25应急救援行动指挥中心”,并紧急通知各应急救援队伍备勤。4月28日,公益基金方面开始筹备采购救援物资;4月30日,第一批救援物资便运送到了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吉隆沟和定日县协格尔镇林萨村。

截至2015年5月20日,由越野e族公益基金应急救援队西藏大队和上海大队作为救援主力队伍的近50名应急救援队员,已经连续向灾区运送了五批次的援助物资,包括帐篷、饮用水、方便食品、手电、棉被、羽绒服、消毒药水、罐头、书包以及安置点用的打印机、电脑等等,赈灾物资总额近50万元,总行程近4500公里,救援行动惠及日喀则拉孜县、定日县,吉隆县3县的8个乡12个村逾600户数千名受灾藏族同胞,以及日喀则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幼儿园和学校。

这次越野e族公益基金应急救援队伍驰援灾区的行动,充分显示了民间救援团队作为政府应急救援工作的补充力量在赈灾救灾工作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其实,秉承着“使命、责任、担当、悲天悯人”公益精神的越野e族,在此之前早已积极参与到抢险救灾工作之中,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以及曾经波及北方的雪灾冰灾、波及南方的水灾旱灾等各类应急救援工作,都留下了越野e族,其中更有多次成为第一支挺进灾区的救援车队。

二、爱心,跨越国界

越野e族的公益行动,不仅限于国内,更曾跨越国界,积极推进国际公益援助。

2017年7月1日,300辆山地单车沿着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当年的足迹,“降临”释迦牟尼诞生地——“佛国”尼泊尔的蓝毗尼。这批单车,来自北京慈爱基金会-越野e族公益基金一个名为“佛国单车”的山地居民出行计划。

越野e族与尼泊尔的缘分,其实早在两年前的尼泊尔大地震中就已结下。当时越野e族的一部分成员们除了援助受灾的我国西藏地区以外,还参与了尼泊尔的民间救援工作。

通过参与救灾,越野e族凭借着自己丰富的越野经验,发现了当地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尼泊尔,当地车辆所能行驶的道路非常有限,大多数尼泊尔居民均居住在山间,与山为伴,出行均靠步行。孩子们为了上学或者归家,一旦出行甚至需要走上几天的时间。即便当地有汽车,但限于山路绕弯,不易通行,孩子们也只能步行就学。

经过多方调研,北京慈爱基金会-越野e族公益基金决定向尼泊尔捐赠一批山地单车,这就是“佛国单车——尼泊尔山地居民出行援助计划”项目。该项目计划分批向尼泊尔民众捐献来自中国的三万余辆山地自行车;同时,根据当地居民的出行习惯,基金会还为单车进行了改良,安置后座承载物品。

这次捐赠山地自行车的善举,受到了尼泊尔政府高度重视。2017年7月3日,尼泊尔总统班达里在总统府亲自接见基金会成员一行,并详细了解捐赠项目状况,感谢中国民间组织对尼泊尔人民的帮助,期望未来有更多的公益项目落地尼泊尔。

目前,越野e族还计划以多种方式助推尼泊尔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以商养善”、“海内外项目结合”、“多元合作”等等;另外,基金会的慈爱体育项目也将与尼泊尔地方体育运动融合,将已有资源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三、助学,为了明天

除了应对灾情险情等各种突发事件,越野e族的公益行动也十分关注社会发展的痛点问题,热心于扶贫和教育工作。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的上罗科玛乡和下罗科玛乡,各有一所中心小学,但由于附近没有中学,每年6月,这两所小学的不少毕业生都会面临毕业即失学的困境。有些牧民想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但他们的住处距离学校几十公里,交通不便,孩子只能住校。然而,因食宿产生的费用,却让这些以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生活条件不太好的家庭犯了难,许多孩子最终只能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愿望。

这一状况引起了越野e族成员们的注意。“在当地,上过中学的孩子寥寥无几,这是很让人揪心和遗憾的事情。”北京慈爱基金会-越野e族公益基金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当地教育局等各方的积极努力下,2016年9月初,由北京慈爱公益基金会和越野e族公益基金援建的上罗科玛中心学校开始动工。该学校实行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规划有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运动场、绿化工程等。整体工程预计分两批建成:2014年11月,第一批建筑完工并投入使用;2015年年底全部竣工。预计投入资金共计3000万元,学校建成后可容纳学生800名。

在上罗科玛中心学校的建设过程中,越野e族的投入同样不仅在于主体教学楼、宿舍楼、基础设施等硬件设备,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于孩子们的上学、生活、医药等“软件”投入。

上罗科玛中心学校是越野e族助学公益行动的例子之一。

实际上,上罗科玛中心学校是北京慈爱基金会-越野e族公益基金“援建长征路上百所学校”公益助学项目的第3所学校。“援建长征路上百所学校”长期助学项目,于2017年8月启动,旨在通过民间资本助力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发展,改善长征道路上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

在上罗科玛中心学校之前,这一助学项目已经建成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吉曲利众慈善藏医学院和瓦保村小学。不仅完善了学校硬件建设,同时还向社会招募了数名支教老师。除了捐赠教学物资以及生活物资,项目成员还在走访学生家庭的基础上确定了“一对一”助学计划”。

不难看出,越野e族在教育领域的公益活动,谋不在一方,而在全局;不在一时,而在长远。修造校舍、招聘教师、捐献物资只是一面,越野e族在公益行动中还格外重视学校教育文化的建设。

近年来,“校园暴力”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学校教育重点疑难之一。许多相关的影音频繁地出现在媒体首页,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照侮辱……这些原本不应该出现在青少年生活中的场景,对正在成长的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2016年10月17日,北京慈爱基金会-越野e族公益基金与U.T.A环球战术联盟共同举办了“远离校园暴力-爱心公益之行”活动,旨在积极持续地参与校园公益项目和活动,拉动相关企业和项目共同关注需要帮助的学校,持久地向孩子们普及必要的校园暴力防卫知识;吸纳公益企业和媒体伙伴,输入更多公益资源。

公益,早已成为了越野e族成员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越野路上最宝贵的一抹色彩。

(黄俊峰)

相关推荐
“2024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毅行暨第7届寿仙谷关爱肿瘤学子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4月13日上午,在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2024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毅行暨第7届寿仙谷关爱肿瘤学子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看共创戏剧 共建美育未来 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的慈善之夜

“我有一双彩色的翅膀,她守护着我,每一片闪光的鳞,都是我一滴即将落地,山一样的梦想。”在北京的这个冬天,舞台上的彝族小朋友化身玉鸟,飞过山海桑田,彝族狮虎舞在石林前威武穿行,山茶开出美丽的花朵,草绳编织成帽,从四面八方将所有人连接在一起。

特稿|乡村美育的“拥抱”之旅——专访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澜

杨澜当下的标签似乎更集中在如何有效赋能乡村学校的美育实践,专注于如何通过美育教育解决当代儿童因为情感匮乏而导致的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出现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