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经济成浙江永康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博玉 2019-12-11 14:34:03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新经济革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是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运而生,数字经济如一眼活泉,不断喷涌出源头活水,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塑造起实体经济的新生态。

在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上,经济开发区一直“双引擎”火力全开:把科技创新当作是工业发展的灵魂,把智能制造当作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重点突出两化融合、智能化改造、无人车间打造和“企业上云”等,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8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贯标验收

两化融合,被誉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随着飞剑、正阳、三锋、众泰和炊大王这5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贯标验收,开发区已完成两化融合贯标的企业数量增至8家,包揽全市所有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的席位,成为了我市“产业数字化”的首要承载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做好综合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通过两化融合贯标,可以促进企业形成一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开发区经发办相关负责人说。

对通过贯标验收的开发区企业来说,在两化融合领域无疑尝到了巨大甜头。超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打造无尘车间的剃须刀生产企业,也是行业内首家迈进工业4.0步伐的领航者。该公司注塑车间采用水电气中央供料系统及全机械手设备,24小时不间断生产,生产组装能效的数据化采集和电脑系统的实时反馈监控,智能化的生产管理不仅实现了产能最大化,也最大程度保障了稳定的产品质量。

正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架设以SAP管理系统为主, SRM、OA为辅的信息化体系,进一步梳理、优化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提升部门间业务流程衔接,明确工作职责流程统一,实现整体管控,明确执行标准,各单位、部门在执行时更服从于企业整体利益,有利于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已投入近2000万元,集中推进信息化体系建设,打通企业神经脉络。目前,该公司已完成W-MS系统上线,涵盖供应商管理和智能仓储管理,整个体系的物料和半成品进出库管理都实现了一码到底,能够有效完成生产过程中信息采集和质量的管控。信息系统主要通过数字系统对生产人员、设备、物料等制造资源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对生产工单、流程、质量、效率、异常等生产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控;通过MES系统及与ERP、底层设备通信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建立产品从投入到产出的完整高效的生产计划调度管控链条。同时,实时发布生产进度、质量、工时损失等预警信息,拉动生产相关部门实时关注生产运行状态和生产异常问题,实现生产状态与机器、人员的融合、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看不见的“神经脉络”正慢慢延伸到整个生产系统。正是在这条“神经脉络”的促动下,王力安防公司基本实现订单快速响应以及管控能力从原先68小时一下缩减至12小时,从供应商到生产环节,再到经销商都实现了一线贯通。“前期‘两化融合’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生产流程响应速度是一个方面,后期我们还将进一步增强降低成本和研发制造一体化的能力。”该公司信息管理总部总监任川说。

10个智能化工厂(车间)项目深入推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设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技术改造减少用工或者打造“无人车间”,实现生产智能化,既是企业发展的重头戏,也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全市总投资19亿元,正在推进实施的14个智能化工厂(车间)项目中,开发区占据了10个,覆盖门业、杯业、炊具、小家电等行业。着眼于这些项目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工作,提供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其中,三锋智能工厂、千禧龙纤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智能工厂等智能化技改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即将开展验收工作。

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开发区企业智能化改造的“红利”逐渐释放。

在群升集团木门智能生产车间看到,员工将木门板材放入机器,经全自动流水线的自动加工成木门成品,极大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传统的工艺和传统的设备,我们每天做700樘门面要70多个人,改造后的设备运行以后,只要10多个人就可以完成了。”该公司木门车间主任姚雄军说。

哈尔斯公司在焊接、抛光、喷漆、丝印等关键环节引入机械手、工业机器人等设备,实现整条流水线全自动模式,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且产品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产品合格率从91%上升到99%,“机器换人”效果可观。

王力安防公司总投资2800多万元,自主创新研发的门板自动冲压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在同等产能的条件下,将原来30名操作员工减少至3名维修保养人员,产能提升20%,基本实现了生产线上的无人化,有效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为企业的无人车间打造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王力安防的智能化项目远不止这些,就在开发区长恬区块附近的王力安防智能家居项目总投资13.1亿元,总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其中单幢厂房就达2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从接单到生产,再到包装全部自动化,企业用工数量缩减80%,产能却能够提高70%,而且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成为全球比较先进的智能家居及智能门锁制造基地。

而与王力安防智能家居项目相邻的还有开发区另一个重头智能化项目——泊康科技智能跑步机项目,总投资9.29亿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该项目按人、物、车互不干涉的立体化工厂建设,采用智能化生产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项目建成投产后,将率先采用智能焊接流水线及自动化装车设备,全面实现智能化仓储物流,实现大件、重件商品自动化装载技术难题的重大突破。这两个项目在今年7月召开的金华市2019年度二季度“十百千万”竞赛和重点工作“晒拼创”会议的活动中,受到了金华市委书记陈龙的高度评价。

16家企业获得“浙江制造”认证

品牌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区域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浙江制造”作为高品质、高水准本土制造的代名词,企业能够参与制定“浙江制造”标准,获得“浙江制造”认证证书,在发展实力、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门槛。

为深入推动质量强区建设,开发区一直不遗余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最大程度释放“标准化+”对辖区产业、技术的催化效应。

近日,开发区再传“浙江制造”好声音,全市累计27家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的53项“浙江制造”标准中,开发区企业占了14家32项;全市29家企业获得的51张“浙江制造”认证证书中,开发区就有16家企业获31张证书,涉及电动工具、小家电、保温杯、门业、技术装备等产业。

这些成绩充分彰显了开发区的企业、产品的区域影响力和标准“话语权”在五金制造业领域逐步增强,意味着一大批比肩世界一流水平的标杆企业和优质产品脱颖而出,企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浙江制造”品牌已成为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王力安防公司,作为我市首批获得“浙江制造”认证证书的企业,也是今年《物联智慧云锁》浙江制造标准制定主要参与企业之一,自创立以来就高度重视企业自身品牌建设。“浙江制造”给王力安防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上的提升,也是企业品牌建设上的里程碑,让企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该公司在2018年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凭借突出的品牌价值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跻身排行榜榜单第109位,品牌价值达271.62亿元,排名较去年上升7位,连续7年蝉联国内门业第一。

在开发区除了王力安防,哈尔斯、道明光学、中坚科技、安胜科技、超人科技、三锋、正阳等一批代表优良品质和标准的优质企业也是 “浙江制造”的队伍中的生力军,成为各个行业领跑者,在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实现了“弯道超车”。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表示,站在数字经济的风口,开发区将结合辖区特点,继续把“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的核心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推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追随大数据、物联网的浪潮,踏“云”奔跑,着力形成“一批行业龙头示范领跑、一批骨干优势企业支撑追赶、一大批小微企业紧跟成长”发展局面。

相关推荐
智能化制造基地助力中国汽车加速“出海”

近日,记者走进吉利汽车在中国西部城市贵阳的制造基地,焊装车间内一排排机械手精准焊接车身,SPS自动运输小车来回穿梭为成品车装配转运物料……高自动化率的生产工厂内一派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