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助“四川造”行销全球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2-16 09:59:42

新华社成都12月13日电(记者崔可欣)“四川造”产品外贸拓展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介会13日在成都市蒲江县举行,四川100余家重点企业和来自全省21个地、市、州的商务、经信部门,共商将川产、川创产品集聚到成都国际商贸城,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去年9月,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成都国际商贸城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这也是目前西部唯一的试点市场。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主管等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

为促成国际采购商和国内供货商的精准对接,成都国际商贸城构建了“天府购智慧园区服务平台”电商平台,并专门成立了“外商采购服务中心”,中心负责人刘艳妮告诉记者,各国采购商的需求侧重不同,比如俄罗斯客人喜欢板材家具,泰国客人对中药材原料很感兴趣,日本、韩国客人喜欢枸杞、花茶等保健食品,马来西亚客人则钟爱丝巾、衣服、箱包。

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外贸需求,对贸易的便利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市场采购方式申报出口的小商品,可享受海关24小时全程电子通关、允许拼箱组柜、简化申报、增值税免征不退、允许人民币结算等便利化举措,而且准入门槛更低,凡是在市场集聚区内注册备案的经营主体,都可采用这种方式出口货物。

“通过这种方式,外国采购商在集聚区直接下订单,之后的事都不用操心了,有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助其完成一站式通关手续。”成都国际商贸城总经理助理毕长虹说,该贸易方式目前主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打通了四川中小微企业的出口渠道,让他们可以在家门口做全球生意。

记者从成都市金牛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了解到,自今年3月29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式运行以来,截至本月12日,已累计完成备案6017家,报关出口近3000单。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佘骥认为,试点是四川外贸创新的机遇,要以此为契机,实现四川市场“买全球卖全球”,并带动川企从注重生产制造到融入国际贸易市场全产业链发展转变。

相关推荐
中信集团总经理张文武:发挥产融并举综合优势 绘就全球南方共赢画卷

中信集团在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过程中,始终基于目的地国家自身产业需求,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照顾彼此关切,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

共话本币合作未来, “全球南方”本币融资创新合作研讨会在巴西举行

“全球南方”本币融资创新合作研讨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跨越山海 合作共赢——“全球南方”本币合作创新研究》报告。

汇全球之势 聚四国之光 国别中心开馆仪式暨第二届外高桥全球商品选品会开幕

2024年3月26日,位于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内的 “全球汇”园区又迎来一次盛大的国别中心开馆仪式——巴基斯坦中心、匈牙利中心、蒙古国中心、亚美尼亚中心四个新引进的国家馆同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