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菏泽增质提效突破“鲁西崛起”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博玉 2019-12-19 16:06:48

新华丝路网济南12月19日电(杨辰)当前,山东菏泽市正紧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机遇,先后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菏泽市贯彻落实省支持菏泽发展若干政策分工方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全力以赴补短板、塑优势、增潜能、提质效、跨关口,推动“突破菏泽”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狠抓产业提升。对重点培育发展的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七大主导产业”,逐一明确分管领导、工作专班和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明显增强。东明石化、丹红制药入选省雁阵形产业领军企业。机电设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高铁减震器、高铁刹车片、高铁航空座椅等项目,打破了国外市场壁垒。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电机电池、镁合金轻质材料、生物传感器等产能已初具规模。电子商务产业加速膨胀,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分别占全省的54%、68.2%,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第3位。牡丹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世界牡丹大会,全市牡丹种植面积达48.6万亩,各类牡丹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达到120余家。在产业基金方面,设立了首批规模50亿元的“山东菏泽新动能基金”、30亿元的3支市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金融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狠抓科技创新。制定并认真实施《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10条意见》,菏泽市首个国字号技术交易平台“中原技术市场”落地菏泽高新区,覆盖周边五省三十个市,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菏泽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揭牌成立;全市200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163家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12家重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1家,院士工作站累计达到27家。今年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居全省第3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三是狠抓“双招双引”。菏泽市坚持把“双招双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七赛七比”的要求,坚守“双招双引”主阵地,打好“双招双引”擂台赛,大力开展“六比六看”,不断掀起“双招双引”新热潮。今年全市预计共签约过亿元市外投资项目350个,总投资2813亿元。其中合同项目214个,总投资1475亿元;框架协议或意向项目136个,总投资1338亿元。落地过亿元市外投资项目223个,总投资1191亿元。新引进省级以上各类专家36人,9位院士与菏泽建立合作关系,初步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新增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14个;新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9个、院士工作站5个;推荐申报省外专双百计划2人、省突贡专家5人、齐鲁系列人才41人。

四是狠抓项目建设。睿鹰医药产业园等37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名单、总投资525.7亿元,数量和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精进电动等1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数量居全省首位;鲁西南大数据中心等150个市重点项目扎实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方面,确立了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52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1378亿元,目前已有40个项目开工建设,呈现出密集实施、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牡丹机场、鲁南高铁菏泽至曲阜段加快推进,雄商高铁菏泽段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菏宝高速东明黄河公路大桥竣工通车;新万福河复航工程加快建设,巨野港区万丰作业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产业项目的蓬勃发展,为“突破菏泽”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10%和9.8%,均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居全省第3位。1—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1亿元,增长6%,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63.5亿元,增长6.4%,增幅居全省第2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8.6%,居全省第4位。

相关推荐
西安高新区发布若干举措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4月25日,西安高新区发布《西安高新区2025年“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相关举措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优化,从人才引育到成果转化,全方位打通创新链条,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安徽)科交会征集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创历史新高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于4月26日-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主体和投资者将在现场直观感受一个充满生机的创新生态,以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时代“热浪”与机遇。

中关村论坛期间,陕西专家共话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西北工业大学资产公司董事长、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董梅,西安天翼智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研部负责人熊江荣分别参加科技转化、人才培养等相关主题的平行论坛,与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商人才培养大计。3月29日,记者围绕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对他们进行了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