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关村“飞地”落户沈阳探索“科技+制造”新模式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20-01-21 08:27:17

新华社沈阳1月20日电(记者石庆伟、汪伟)沈阳市铁西区与北京中关村共建的“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日前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京沈对口合作又一重要项目落地,将探索“科技+制造”相融发展的新模式。

据介绍,这一合作项目将采取铁西区提供物理空间,中关村具体运营管理的“飞地”模式。这种“飞地”模式,一方面充分保证了中关村培育创新能力的资源、管理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更有效地推动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中关村的优势资源也有了铁西区雄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这一新载体。未来随着这一项目的深入推进,将形成京津冀板块与东北板块双核互动的新发展形态。

中德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宁兴华表示,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未来随着入驻企业增多,沈阳还将建设面积各达到5平方公里的创新基地和创新园区。

作为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的运营主体,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七林说,汇集创新资源是中关村的优势。目前信息谷沈阳项目邀请吸引超过700家企业机构交流对接,探讨合作,累计意向入驻企业30家,其中首批签约的企业10家。

铁西区委书记刘克武说,铁西区拥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嫁接上中关村创新资源优势,特别是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创新资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创新合作模式,可以实现“1+1>2”的双赢效果。

作为老工业基地,铁西区近年来也在不断进行产业优化调整。2019年,随着宝马集团确定投资新建新工厂,铁西区产业转型升级便开始提速。

相关推荐
协同聚力 合作共赢——沈阳市和平区以优质营商环境赋能中韩经贸合作

作为中韩地方合作先行者,沈阳市和平区依托深厚的合作基础、优质的营商环境与强劲的经济活力,不仅成为推动中韩经贸深化协作的关键载体,更以务实实践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实现首发

23日,一列满载着55个40英尺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驶出。这标志着中欧班列“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成功首发。

沈阳中德园见证中欧企业双向赋能

8月7日,中德企业对接交流会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德园的中德企业国际创新孵化中心举行,多位德国企业代表围绕中德合作需求、对华投资意向等议题展开分享,并为这个“深度沟通的机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