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关村“飞地”落户沈阳探索“科技+制造”新模式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20-01-21 08:27:17

新华社沈阳1月20日电(记者石庆伟、汪伟)沈阳市铁西区与北京中关村共建的“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日前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京沈对口合作又一重要项目落地,将探索“科技+制造”相融发展的新模式。

据介绍,这一合作项目将采取铁西区提供物理空间,中关村具体运营管理的“飞地”模式。这种“飞地”模式,一方面充分保证了中关村培育创新能力的资源、管理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更有效地推动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中关村的优势资源也有了铁西区雄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这一新载体。未来随着这一项目的深入推进,将形成京津冀板块与东北板块双核互动的新发展形态。

中德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宁兴华表示,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未来随着入驻企业增多,沈阳还将建设面积各达到5平方公里的创新基地和创新园区。

作为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的运营主体,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七林说,汇集创新资源是中关村的优势。目前信息谷沈阳项目邀请吸引超过700家企业机构交流对接,探讨合作,累计意向入驻企业30家,其中首批签约的企业10家。

铁西区委书记刘克武说,铁西区拥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嫁接上中关村创新资源优势,特别是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创新资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创新合作模式,可以实现“1+1>2”的双赢效果。

作为老工业基地,铁西区近年来也在不断进行产业优化调整。2019年,随着宝马集团确定投资新建新工厂,铁西区产业转型升级便开始提速。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上的东北快车:中欧班列(沈阳)两年开行1662列

3月4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两周年。两年来,累计往返开行中欧班列1662列,开行数量居东北第一。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

截至10月28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今年的旅客吞吐量在东北地区率先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

搭台引资、出海抢单:辽洽会展现中国东北市场“磁吸力”

9月26日至29日,辽洽会在沈阳举行。这是继今年6月在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后,辽宁再次搭建国际经贸平台,吸引国内外多个经贸代表团、“世界500强”和全球知名企业的高管共谋发展新机遇,参展企业、参会外商规模再创辽洽会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