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吉陕企业相隔2000公里“隔空”签约让重点项目不窝工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20-02-24 14:01:16

新华社长春2月24日电(记者王晓林、段续)网络对接、视频会谈、“隔空”签约……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吉林和陕西两地企业用视频签约的“见面不相聚”方式,让重点项目建设不因疫情而窝工。

这是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21日下午,在吉林省政府的一间会议室,来自吉林省的天池钼业有限公司、亚东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有关负责人佩戴口罩,分坐桌前;而在会议室大屏幕上,则出现了另一间会议室的场景。此时,在约2000公里外的西安市,陕西金钼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在公司会议室等待着这场特殊签约活动的开始。

吉林、陕西企业商谈的这个项目,致力于在吉林省舒兰市建设大型钼矿石项目,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生产可用于特种钢加工的高端钼产品。在舒兰市,钼矿资源储量大,开发条件好,这里的钼矿是中国乃至世界质量最好的钼精矿之一。

视频清晰,语音流畅,双方企业不时交流商谈。会场里除了企业,还有来自吉林省发改、国资、地矿等部门的负责人,他们不时记录着项目合作涉及的政府服务事项。而两省的政府主要领导也在两地参会,见证这一吉陕合作的重要时刻。

签约活动进入尾声,双方企业代表把签过字的协议文本举到摄像头前,会场里响起掌声。仪式从开始到结束,用时30多分钟。

尽管受疫情影响,签约仪式没有了“济济一堂”的喜庆,“分隔两地”的签约过程也十分简短,但三家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特殊时期的“隔空”签约能提高效率,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舒兰市钼矿资源储量大、杂质少,深加工潜力大。”天池钼业总经理王荣力说,“我们抓紧工作,在前期论证的基础上视频签约,快速推进建设。”根据规划,项目达产后年产钼精矿1.6万吨,按现价计算,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可直接带动1000人就业,拉动相关产业产值6亿元。

相关推荐
在柬中资企业举办“电亮丝路杯”技能竞赛

柬埔寨中资电力企业2025年“电亮丝路杯”技能竞赛于9月26日至27日在柬菩萨省举行。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在柬电力央企及其项目单位,联合柬埔寨菩萨省理工学院师生共组建8支队伍参赛。

陕西开行首趟跨波罗的海铁海联运中欧班列

9月26日,满载汽车配件、数码设备、日用百货等货物的X846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标志着首趟跨波罗的海铁海联运中欧班列(西安—汉堡)顺利开行。

中国陕西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经贸合作交流会

此次交流会是中国陕西省经贸代表团出访土耳其的重要活动,为促进陕西省与土耳其在能源、机械设备、物流、电商、农产品等领域经贸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