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芜湖鸠江区:抓好蔬菜生产 保障“菜篮子”供应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3-07 15:25:11

惊蛰春雷响,万物忙生长。在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德弘生态农业的大棚里,蛰伏了整个冬季的辣椒、草莓等蔬果挂满枝头等待采摘,另一边工人们还正忙活着将刚刚从育苗工厂里拿出的新品种玉米秧苗植入大棚。

“云服务”送进大棚中

“这是我们刚刚引进的新品种,您给看看这苗育得怎么样?”看到前来提供农技服务的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志好,德弘农业的负责人管大鹏立刻捧出了一垛种满了绿色秧苗的育苗盘。王志好细细查看了秧苗的颜色、还用手指比划了秧苗长度和叶片的宽度后,说:“这个品种不错,苗也很好,下一步就是看定植后的土肥和温度怎么样。”得到王志好的肯定,管大鹏掩不住得意的表情:“这种玉米甜度特别高,打个比方吧,成熟后的玉米粒比西瓜还要甜!”不光是玉米,让管大鹏骄傲的新品种很多。“这是水果辣椒,这是牛排芦笋,这是沙拉生菜,这是贝贝南瓜,这是已经成熟上市的。在田的新品种就更多了,光是辣椒就有200种,我们的金玉小番茄,是在大超市都能卖断货的核心品牌!”管大鹏指着棚里刚采摘下来的蔬果介绍着。

走出德弘的大门,步行不过几分钟,王志好走进了金色北岸生态农业的院子里。没有一句寒暄,负责人刘仕妹很快领着他钻进了一座大棚。“这火龙果,都长蔫了,你说是啥问题?”“这是因为前几天突然降温了,棚里也没有及时上保温措施,赶紧救还来得及。”刘仕妹一边安排着给大棚赶紧再铺上保温膜,一边又忙着介绍,“不光是原来的十几种葡萄,今年我们又从外地引进了百香果、火龙果等,全是新品种,您可一定要多来指导指导。”王志好掏出手机打开了微信说道,“邀请你进这个农技服务的群,以后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在群里随时咨询。我竭尽所能,争取做好农技服务的这‘最先一公里’。”

“菜篮子”拎到家门口

防疫期间,农业部门和属地政府还上门指导联系,帮助管大鹏、刘仕妹等农企开辟了电商直销平台,办理农产品通行手续,通过微信小程序推出“蔬菜大礼包”并联合物流企业,配送至本市范围内的居民小区门口。

刘仕妹说,通过“电子商务+快递上门”的模式,她田里的近8吨芦蒿一售而空,“没一根烂在田里。”“高峰期一天就有2000单,卖掉近10万斤菜!”管大鹏说,“我们一直想尝试却没有胆量尝试的‘直销’模式开始真正运作了起来,实现了‘从蔬菜基地到市民餐桌’,没有中间环节,市民只要点点手机隔天就能送到家门口,在更好保障疫情期间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为我们打通了蔬菜供应的‘最后一公里’,开启了另一种经营新模式。”管大鹏还说,作为芜湖市菜篮子生产基地,今后基地高品质的新品种瓜果蔬菜都会通过直销第一时间送到本地居民的餐桌上,确保市民“菜篮子”拎得稳,拎的好。

疫情发生以来,围绕蔬菜生产芜湖市着重在“两头”发力,一方面加强农技服务,指导农户选用优质新品种,做好蔬菜生产农技服务“最先一公里”;一方面加强信息沟通协调,指导物流企业和种植基地对接,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和运销大户与产地对接,畅通蔬菜运输“绿色通道”,打通市场供应“最后一公里”,确保“菜篮子”产品产得出、运得出,供得上的同时,带动全市蔬菜生产提质增效。(杨友艺  陈剑)

相关推荐
镜头微观察|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沿线特色农产品共享市场红利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发力,重庆的柠檬和柑橘、广西的沃柑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跑进”国际市场;泰国的香水椰、榴莲,越南的火龙果、芒果等东南亚特色产品得以更快捷进入中国市场。

甘肃酒泉将戈壁果蔬端上“国际餐桌”

从新鲜蔬菜的“过冬难题”,到多种特色农产品实现“首次出口”,过去依靠“老三样”(土豆、白菜、白萝卜)过冬的甘肃酒泉人,近年将大批当地果蔬端上“国际餐桌”。

甘肃80余种农产品实现“首次出口” 文创产品“破圈远航”

兰州海关2月13日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披露,去年甘肃有包括敦煌杏皮茶、天水鲜葡萄、庆阳鲜苹果、金昌马铃薯、秦安花椒、天水大樱桃、武威葡萄酒等80余种特色农食产品实现“首次出口”,以敦煌文化符号为代表的甘肃文创产品,亦实现出口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