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外学者联合发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抗疫心理学研究倡议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博玉 2020-04-07 10:46:09

中国科学院大学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温州模式发展研究院院长时勘教授4日表示,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美国、加拿大、亚洲组织与员工促进协会等近30位专家学者,已联合发起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学研究倡议,呼吁全球的心理学者团结起来,探索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

时勘教授当天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学研究倡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风险认知(探索各国民众恐慌心理的深层次原因)、“台风眼”效应(揭示疫情中心区域民众的麻木心理的不良后果)、组织污名化(剖析种族歧视和社会排斥的根本原因)、哀伤心理辅导(摆脱逝者阴影,迎接新的挑战)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探查民众抗击逆境的恢复发展)。

在此之前,他领导的课题组根据在中国部分地区与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关民众风险感知的研究成果,已经提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合作的心理学建议:通过各国民众心理状态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探索不同国家、民族对待疫情信息扩散的态度,进而探查应对行为的规律,为各国制定国家治理和心理建设的策略和方法服务。

时勘指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100万例,死亡病例5万多例,全球合作开展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学研究已是当务之急,正如联合倡议书所言:“我们的政治信仰可能不同,但应丢弃往日的误解,齐心协力地打好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

他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政府倡导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树立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逐步获得国际共识。中国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体现的不仅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全球疾病防控的大力支持。

相关推荐
俄罗斯汉学家:中国关于多极世界秩序的倡议是对全球局势的深刻理解

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丽亚·谢梅纽克日前表示,中国提出的有关多极世界秩序的倡议,是对全球局势的深刻理解,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期盼,也与许多其他国家人民的愿望相契合。

王毅谈中欧建交50年重要启示

王毅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就在这里,我们愿向世界各国包括向希望同中国合作的欧洲国家张开臂膀,分享机遇,共同呵护好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红厅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讨会”在华沙举行

“红厅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讨会”6月17日在位于波兰华沙的卢卡谢夫斯基大学举行。来自中波政商学界和媒体的20多位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