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利辛:发展香椿产业 助农增收奔小康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阮步影 2020-04-08 18:31:40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巩店镇香椿新鲜上市 ,当地村民通过香椿种植增加家庭收入。巩店镇作为远近闻名的“香椿之乡”,当地的香椿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雨前椿芽更因具有“色鲜、味美、无丝、脆嫩”等特点,深受喜爱。

记者了解到,巩店镇目前有香椿树180多万棵,规模香椿园200多个,可年产鲜椿芽40多万公斤,年创产值近2000万元。“我们正在利用招商引资平台,筹备建一个香椿加工厂,在香椿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完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栽下一片香椿林,解决部分贫困户,按照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共同打造‘香椿之乡’的品牌。”巩店镇镇长闫廷祥介绍说。

在巩店镇新村老宅、房前屋后、乡村道路、“三边四荒”处处都有香椿树的身影。

“每斤10块钱收!”清明小时假期间,巩店镇张乐村村民孙文向就在进村路旁,收购村民刚采摘下来的椿芽。“前两天气温有点低,采摘的不多,一个早上也就收20多斤。”孙文向说,气温回暖,卖香椿的就多了。因此每年到了香椿上市的时候,自己就兼做腌制香椿的生意,“今年准备收购加工2000斤。”

巩店镇红联村村民巩好海家种有大小香椿树40余棵,其中一株据说有40年树龄的老香椿树,一年仍能采摘30多斤椿芽,“一棵树摘下来的香椿能卖到200块钱左右,采摘到谷雨,能收入七八千块钱。”巩好海如是说。

除了小部分当做时令鲜蔬出售,巩店镇的村民大多是把采摘下来的新鲜椿芽卖到加工厂,最贵时每斤能卖15块钱,一颗香椿树平均每年能为村民带来100多元的经济收入。

镇南村的魏俊友老人,是远近闻名的腌制椿芽的“老把式”,由他经营的巩店香椿加工厂,依然用着传统的手艺,纯手工地生产腌制的“贡殿椿芽”,厂里每年都要从10多个行政村农户手里收购上万斤椿芽。“今年我们准备收购10吨,质量一定要好的。”凭借着魏俊友多年经验认为,椿芽要趁鲜嫩腌制,争取在谷雨前完成计划的收购量。

目前,该镇香椿种植户正在积极探索,将种植户有序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抱团闯市场。确保香椿种植户的利益,并注册商标,树立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香椿产业这块特色招牌。

对此,利辛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该县还将充分发挥农业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对玉米、黄牛肉等进行深加工,生产玉米烙、牛肉干、香椿酱等产品,同时,引进了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继续将产业做大做强,增加村民收入。除此之外,利辛县现在还开始了黄桃、黑小米等特色产业试种,继续扩大全县的产业品种,真正让农业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张杰  张峥  赵越  汝雪枫 文/图)

相关推荐
神木以村企结对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神木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茶香四溢 铺就惠民之路 ——犍为烟草专卖局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4年,犍为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采用“123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路径,以“支部党员+终端专员”的模式,对全县范围内的乡镇开展了走访。

“芋”见美好 产业数字化为广西贺州增香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素有“百年菜乡”美誉。贺州香芋更是以“味美、质粉、酥香”的特点闻名遐迩,芋头煲、芋头糕、清蒸芋条都是贺州人如数家珍的“吃货秘籍”,但最具灵魂的还数酥香美味的“香芋扣肉”,让香芋爱好者“芋”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