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突出产业、就业等造血式帮扶,充分发挥已有的八里黑鱼芡实、菜菜草莓、山林聚兴家庭农场等扶贫基地在吸纳务工、带动种植方面的作用,为群众打开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连日来,在安徽滁州琅琊区三官街道八里村,村民们正在“一珍家庭农场”的大棚里采摘新鲜蘑菇。大棚里放眼望去,一层层食用菌棒整齐排列,一个个蘑菇生长旺盛。正在采摘蘑菇的范文秀乐滋滋地说:“蘑菇大棚经常雇我们干活,又能赚钱,又能顾到家里,一年下来就有几万元收入,我们在这过上了好日子。”
今年57岁的张正文是蘑菇大棚的主人,也是“一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就在以前,张正文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收入微薄。后来,张正文发现种植蘑菇有发展前景,经过市场考察,最终决定发展蘑菇种植。
经过流转土地、搭建大棚、购买设备后,2017年张正文建起了自己的蘑菇基地。2019年7月,在琅琊区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他注册了“一珍家庭农场”。同时,家庭农场以种植平菇和秀珍菇为主,用棉籽壳、玉米芯等农作物的秸秆,对食用菌棒进行培育。
目前,“一珍家庭农场”有20个大棚蘑菇,占地面积50多亩,在工人们的精心培育下,这里的蘑菇每天都能采摘300公斤左右,每公斤可以卖到10元。蘑菇品质高,主要销往滁州市各大菜市,基本上不愁销路。
种植蘑菇不仅让张文正走上了致富路,也带动了低收入家庭人员就业。 “现在我每年有20多万元的蘑菇收入,村里还有10多位村民来我这务工,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 张正文高兴地说。他手把手地向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想带领更多的低收入村民来种植蘑菇,共同致富。(吴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