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世界日投煤量最大气化炉在哈电集团发运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博玉 2020-04-22 16:50:00

新华丝路哈尔滨4月22日电(张中闻)21日,从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集团”)传来喜讯,该集团研制的内蒙古汇能煤化二期项目首台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顺利产成发运。该气化炉单炉日投煤量达到3300吨,为目前世界日投煤量最大气化炉,再次彰显中国央企“大国重器”地位。

图为哈电集团产成世界日投煤量最大气化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锅炉”)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复工复产,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该气化炉刷新了哈电锅炉2019年出产的单炉日投煤量3000吨水煤浆气化炉的记录,该设备同时是国内第一个内壁堆焊镍基合金的四喷嘴气化炉。四喷嘴气化炉由于其四个方向火焰端汇于一点,同心度要求极高,制造难度大。该气化炉的顺利产成发运体现了哈电锅炉在气化炉领域强大的设计制造能力,树立了承接超大型化工项目核心设备设计制造新的里程碑。

在技术准备后期考虑运输环节时,由于设备裸高导致运输超限成了技术准备的一大难题。哈电锅炉设计攻关团队翻阅近5年的设备运输案例,经过反复辨析论证,在考虑生产周期、现场加工质量保障、制造成本等三个因素的影响后,最终从提炼的两个方案中优中选优,就气化炉运输难题开展了一次技术交流会,经过充分论证得到了设计院的认可,保证了运输不超高。工艺部门创新工艺方法,优化工艺方案,缩短技术准备时间约1/3,极大提高了工艺技术准备效率和锻件毛坯图的准确率。针对紧张的生产周期,创新方法,实现用数控气割加工管孔坡口替代原数控镗铣床加工坡口的新工艺,缩短制造周期约1个月。同时创新四烧嘴接管八角槽的加工工艺,采用数控镗铣床平旋盘替代成型铣刀的加工方式,节约了大量刀具工装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为哈电集团生产现场

据了解,生产关键时期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哈电锅炉一方面认真细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发扬铁军精神加班加点组织生产,确保将疫情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面对工期紧张、制造难度大等困难毫不退缩,立刻组织生产动员,从技术改进、质量保障、提升效率等方面不断讨论优化。精细生产组织,合理调配人员及设备,加强工序衔接,压缩制造周期,满足用户要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制造难度更大的先分段后总装方式进行生产,将产品分为下锥、下筒体、上筒体三部分分别加工,通过增加同时生产的人数、灵活错开各部分生产资源的占用,极大地提高了人员利用率,缩短了整体制造周期。

筒体接管焊接环节,工艺员与计划员通过对照图纸与实物分析制定开孔内外坡口的详细加工方案,保证了在大马鞍焊接的同时手工焊接管交叉焊接,节省了大量工期。其中,大部分接管需要内壁堆焊,由于原有的丝极堆焊需要大量周期,难以满足生产进度的需求,经过焊接工艺员、设备员、操作者的共同努力,通过改进调试设备,成功实现了接管内壁的带极堆焊,缩短了节点周期。在焊接过程中严格把控焊接参数及预热温度,保证了气化炉41只接管UT探伤一次合格。

哈电锅炉在全面把控生产的同时,加强沟通外协厂家,确保时间节点。在接管内壁堆焊、机加过程中,分厂延长手臂,加强与外协厂家的有效沟通,提供接管需求顺序,派工艺员多次到外协厂家解决问题,缩短了接管外协回厂时间,有效保证了各节点顺利完成。

内蒙古汇能二期项目四喷嘴气化炉的产成,不仅展示了哈电集团在气化炉产品上的强大实力,而且标志着哈电集团承制大型化工项目核心设备能力再上新台阶,更为后续市场的持续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
哈电集团:初心如磐勇担当 一路奋进一路歌

从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机组发出第一度电,到四代核电技术达到领先水平,从不断完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到开辟绿色转型新赛道,每一次勇攀高峰、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彰显出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挺膺担当。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国有企业激活传统制造业“基底”

近日,中新网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采访活动,走进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探寻国企改革的新成效、新变化。

国内能源领域首台(套)!哈电集团技术创新引擎为老旧机组跨代升级“延寿”

日前,由哈电集团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申报,并经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国内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天津国能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530MW机组创新升级及延寿改造项目1号机组成功实现满负荷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