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怀远:高新技术运用小麦种植全过程 60万亩小麦丰收在望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杨慧瑾 2020-05-12 15:03:39

实现粮食高产丰产,农业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安徽怀远龙亢农场把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小麦从种到收全过程,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夏粮小麦实现高产,预计平均亩产在530公斤以上。农场农业技术辐射周边60万亩小麦,麦穗低头,丰收在望。

在龙亢农场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中心大厅内,遍布大田的高清摄像头和埋在地里的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技术把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全面、准确、实时传到大厅内的大屏幕上,每一个田块,每一片小麦、生长情况如何?病虫草害是否消杀?每时每刻都在大屏幕上实时展现。农业科技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进行全程监管,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科技化、智能化。

2012年以来,农场先后与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北京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年平均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农业物联网建设。在大田安装高清摄像头,地里埋藏传感器,建设小型气象站,联合收割机安装北斗智能监管系统。初步构建了由远程视频监控、大田数据采集、农机作业监管等物联网应用系统。通过布设在大田中的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病虫害监测仪、土壤成分快速检测仪、气象仪器等智能装备,对监测区域农田作物的长势、病虫草害、土壤墒情、土壤养分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确测定,所有检测进行大数据分析整理后,通过物联网共享数据,农技人员和外地农科专家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实时掌握龙亢农场的小麦各类信息。农场农技人员和外地农科专家在网上“远程会诊”,提高了田间管理的便捷化、精准化。特别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联网和大数据种粮,人员不到场,管理一个样。

龙亢农场负责人马振辉介绍说:“我们把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到小麦的日常管理,大大增强了工作效率。过去专家和科研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对小麦进行查病、查苗。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不能到现场,他们可以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做到远程侦查的小麦病虫草害情况,使得龙亢农场小麦病虫草害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小麦的生产也基本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这就是农业物联网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带来的好处。”

据悉,龙亢农场是安徽农垦所属的20个国有农场之一,地处蚌埠市怀远县西部,占地36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种植的全部是小麦良种。去冬今春以来,尽管受到冬季连续低温冻害、春季连阴雨草害较重、小麦赤霉病较重发生等不利因素,尤其是小麦生长关键时期,遇到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田间管理出现困难,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小麦生长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使得在田小麦实现了高产稳产,根据田间测产,预计亩产超过530公斤。

“粮食生产、种子先行”。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3.5万亩耕地,种植的全部是优质小麦良种,近两万吨小麦良种辐射到安徽、山东、江苏、河南等地。今年小麦良种丰产丰收,不仅意味着今年夏粮实现丰收,而且为明年小麦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天气情况,预计龙亢农场及周边60万亩丰产小麦在6月1号左右大规模开镰收割。数百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历兵秣马,奋战“三夏”,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江志勇   周广策   陈涛  李奇伟)

相关推荐
通讯|中巴农业合作助力巴基斯坦培育小麦新品种

驱车驶入巴基斯坦国家农业研究中心,穿过一片油菜花海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小麦试验田,每片麦田前都立有品种标识,由中巴两国科研人员共同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也在其中。

俄罗斯宣布限制出口硬质小麦

俄罗斯政府11日宣布,对硬质小麦实行临时出口限制,临时限制措施从发布之日起生效。

陕鼓动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成果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案例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公布“2023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入围名单,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基于数字孪生的5G+工业物联网智能运维平台”等5个陕西省企业案例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