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角叫弗拉基米尔·多诺维茨基,今年50岁的他来自罗马尼亚。2017年1月加入哈电国际迪拜哈斯彦项目,在现场担任计划经理。转眼,他在哈电国际哈斯彦项目部已工作了3年。今天,让我们来听他讲述,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他与中国的故事和与哈电的特殊“情缘”...
儿时开始,“中国制造”一直陪伴左右
我与中国的情缘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友好关系使我在童年时期就能接触到很多“中国制造”的商品。
上学期间,我使用的是中国制造的“英雄”品牌文具,这是当时在我的国家最受欢迎的品牌。我的爱好也逐渐变成收集更多“中国制造”的商品:我爱好摄影,我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就是“中国制造”的“海鸥”牌相机;在我上大学之前,父亲送给我的第一幅画也是由中国艺术家创作的,这幅画一直陪伴我五年的大学生活,时刻勉励我学习与进步。
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当时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制造”的印记已经融入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这代人与中国的情谊也早已根深蒂固。
从年幼到成熟,我逐渐发现“中国制造”不仅存在于普通商品领域,在科技、教育、技术等多个领域,“中国制造”也在深深影响着我们。
正值壮年,投身于“丝路”建设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国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已经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取得了重要成果。
3年前,我加入哈电国际,参加迪拜哈斯彦项目建设。我为自己能够加入中国企业与哈电国际朋友们一起工作感到非常高兴,为自己能够助力“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感到非常自豪。
迪拜哈斯彦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我很荣幸在项目建设初期,就能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迪拜哈斯彦项目所采用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发电效率,同时还确保废气零排放,对环境零污染。
文化的亲和力,铸就必胜的信心
尽管自小熟悉中国文化,但在加入哈电国际作为计划经理之前,我仍然对自己能否快速融入这个新团队感到不安。令我惊喜的是,我的中国同事热情地欢迎了我,我们敞开心扉沟通交流。
在工作中,我与大家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也从我的中国同事那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个人修养。同时,哈电国际对于年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重视,同样使我印象深刻。我很高兴能够成为迪拜哈斯彦项目建设团队中的一员,并作出我自己的贡献。
彼此之间的信任及紧密合作,使哈斯彦项目团队携手共进、攻坚克难。我和我的中国同事有信心,顺利完成哈斯彦这个意义重大的项目。
“丝路”友谊,愿用奋斗续写希冀
我很感激哈电国际能够提供给我这样一个工作平台,为我们外籍员工创造一个彼此信任合作的工作环境,使我能更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的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我也希望中国与罗马尼亚能够在思想、文化领域达成更多的合作项目,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收获更多经济发展机遇,通过开展合作实现多赢。(以上内容根据弗拉基米尔·多诺维茨基先生提供文稿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