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代表委员建言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罗婧婧 2020-05-25 15:01:11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张泉、周闻韬)近年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韩德云表示,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韩德云表示,近年来我国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大幅提升。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严厉打击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同时,做好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对接,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的持续提升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截至2019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86.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建议,未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应加强质量导向,通过完善专利审查制度、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监管等,让更多高质量发明创造更加便捷地获得专利授权,推进我国向知识产权强国加速迈进。

运用是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七二五所科技委主任马玉璞以船舶工业为例,建议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运用。他建议,加强船舶工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储备;推动企业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构建知识产权运用综合服务平台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运用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马玉璞说。

相关推荐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共建“一带一路”,法治风吹正劲

近日,司法部组织“‘一带一路’法治同行”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采访活动,探访北京司法行政系统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做法与成效。

海南自贸港“蓝海”营商环境对话会常态化 政企共建一流营商环境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端任端平表示,营商环境建设厅将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要求,将营商环境作为决定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拿出硬措施、打好组合拳,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持续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提高营商收益,让企业在海南投资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