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我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在山西建成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5-29 11:04:32

新华社太原5月29日电(记者梁晓飞)一块硕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井下瓦斯浓度、温湿度和采煤场景。身穿白衬衣的矿工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井下设备就能有序运转,数据实时上传。拨通电话,井下矿工可以和地面人员进行5G视频通话。这是记者在山西阳煤集团新元煤矿调度中心看到的场景。

山西阳煤集团、中国移动山西公司日前宣布,在新元煤矿井下534米处开通了我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这也是目前地下最深的5G网络。

“在煤矿布局5G,是煤矿智能化提出的新要求。”阳煤集团董事长翟红说,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一个井下工作面就有数百个传感器,这些设备会产生大量数据,但受网络带宽的限制,很多系统只能监测,不能实时监控。

“具有广连接、大带宽、低时延特点的5G技术,恰恰契合煤矿智能化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说,“5G 煤矿”可以实现井下多路高清视频同时上传,看井下就像在看地面一样,使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在煤矿应用成为可能。

相比地面基站,煤矿井下条件复杂,无法使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精确授时,对数据上传、下载的要求也不相同。中国移动山西公司董事长魏春辉说,经过与华为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井下基站数据上传、下行峰值速率分别达到1100 Mbps、300 Mbps以上,传输时延小于20纳秒,并于4月底首家取得5G网络设备隔爆认证。

“通过在新元煤矿的试验,我们形成了包括技术、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证明煤矿井下完全可以应用5G。”魏春辉说,这套方案可以迁移应用到其他煤矿。

5G应用将为煤炭行业带来巨大变革。翟红说,在近几年的智能化建设中,新元煤矿已减少各类井下操作人员321人。随着井下5G应用场景增多,今后有望实现采掘面无人操作、运输车辆无人驾驶、设备维修远程协同等,煤矿安全生产和效益将同步提升。

相关推荐
逛非遗大集、赏民俗特色、品地方美食——山西石楼推出10条“五一”小众旅游精品线路

五一假期,山西省石楼县深挖当地文旅资源,围绕崖头、柏卜湾、黄河奇湾、留村伟人路居、东征纪念馆、郝家大院、永由村等区域景点,推出十条小众旅游精品线路,融合历史遗迹、自然风光、非遗文化与乡村艺术,满足游客“短途深游”与“沉浸体验”的出游需求。

陕西子长锚定“三做”战略 赋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子长市委、市政府紧握煤炭工业这一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围绕“做大总量、做强产业、做优产值”的战略布局,有条不紊地推进稳生产、盯运行、抓市场、促转型等工作,成功搭建起资源优势迈向发展优势的桥梁,在能源经济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陕煤彬长矿业: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攻坚冲击地压防治难题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工程示范方案论证暨启动会在陕煤彬长矿业孟村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