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定远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狠抓主导产业发展增强脱贫攻坚动能。当地聚焦“猪、鹅、菌、虾、草(秸秆)”五大乡村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全产业链条发展,不断激发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色。
强谋划抓布局。成立“猪、鹅、菌、虾、草(秸秆)”五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下设五个专项产业工作组,立足定远县种养殖资源、区位交通、历史文化优势,编制五大产业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布局产业点位。严格产业项目选址环评、规划设计、公示公告、论证审核等程序,强化产业项目开工条件、绩效目标、带贫减贫等情况审查,确保扶贫产业项目早建成、早收益。2018-2020年,共谋划五大乡村产业项目417个,总投资约6亿元,实施184个项目总投资2.7亿元,已建成184个项目,形成五大产业“五位一体”循环互补发展模式。
强合作抓技术。该县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江淮分水岭试验站,长期合作推动产业技术革命,组建了以安徽农业大学首席专家领衔的水稻、小麦、果树、杂粮、蔬菜、猪禽、水产、花卉、草牧九大产业联盟,每个产业联盟由安徽农业大学选派4-6名专家实地开展产业发展服务指导,全县400余名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林业等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专家组行动,今年以来,开展特色种养业技术培训50期,培训贫困户9540人,入户技术指导服务5578人次。如,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江淮分水岭试验站站长张子军长驻定远指导养羊项目,推动建设5个养羊项目总投资1040万元,取得良好效益,带动5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700万元。
强发展抓项目。坚决把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模式,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众兴菌业、温氏养殖集团、天邦养殖集团、山东圣泉集团等大型企业,积极鼓励本地企业民之源鹅业、农兴公司、燕儿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中小企业,积极发动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实施到户产业,合力打造全产业链交叉互补发展模式,全县形成了95个产业扶贫基地和525家带贫主体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谋划村级产业扶贫项目323个,总投资4.5亿元,带动村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3200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2000余人,为巩固3.62万户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夯实了坚实基础。2020年以来,10713户贫困户实施产业到户扶持项目11627个。
强政策抓效益。调整完善《定远县产业到户项目奖补办法》,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给予一次性最高3000元奖补,更合理确定了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最低规模,截至目前补贴贫困户10713户1474万元。鼓励扶贫企业积极申报扶贫车间项目,提升减贫带贫效果,对扶贫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奖补企业按照每人2000元,奖补贫困劳动力每月640元。对其他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解决农产品销路等企业,根据实际给予相关企业项目建设等政策优惠。全面开展扶贫产品认定,正在对71个产品开展县级审核,将更多扶贫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印发消费扶贫方案,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扶贫产品。截至目前,销售贫困户8大类产品180万元,带动1050户贫困户。(杨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