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直播带货”让贵州山货“出山出海”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6-02 13:21:29

新华社贵阳6月2日电(记者刘智强)随着各类直播与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直播带货”逐渐走进山区,成为农民喜闻乐见的售货渠道。生活在山村的“直播带货达人”越来越多,各地基层官员也加入其中。山货渐成“抢手货”,“出山出海”。

石丽平是贵州省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2008年,她创办一家公司专营苗绣,以生产和出口高端民族手工艺品为主,10多年来带动几千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一直以来,石丽平都是贵州“绣娘”“绣爷”的代言人,她说,像松桃苗绣这样的技艺,在贵州已带动50多万妇女就业。

今年,石丽平开始“直播带货”,将苗族手工制作的土布香囊、刺绣香囊等几十款商品推上直播平台。“这是苗族手工车枕,这是土布香囊。一个小小的香囊,承载着4项非遗文化……”石丽平动情解说,引来不少网友点赞购买。她告诉记者,“直播带货”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把苗绣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助推山区群众脱贫,实现全面小康。

近日,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县委书记周文峰和当地乡村带货网红“侗族七仙女”一同在黎平县高屯街道的桂花台茶厂,进行了一场直播,他们卖力地吆喝,红茶、白茶、雀舌茶……“云体验、云选择、云购买”,几分钟的直播竟卖出了该茶厂1个月的销量。深受鼓舞的桂花台茶厂厂长郭顺感叹:“真是不错,值得推崇!”

拥有百万粉丝的“侗族七仙女”来自当地偏僻的山村——尚重镇盖宝村。从省会贵阳驱车前去,翻山越岭,5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一群淳朴的农村姑娘化身“带货主播”,将寨子里的腌鱼、米等特产卖到各地。

记者实地探访时,“侗族七仙女”成员张国丹正在直播,“瞧瞧我这身手工制作的侗族服装,在平台上能卖三四百元。”她说,家乡的特产“牵手”网络平台后秒变热销产品,为老乡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扇窗。

盖宝村贫困户吴永荣和村里14个贫困户种植的17亩小黄姜,曾一度因销路窄滞销,经过“侗族七仙女”的宣传,订单纷至沓来,只一个多月的时间,6万多斤小黄姜销售一空。去年底,“侗族七仙女”团队成立“短视频网络销售园”,专门帮助村民卖货。

据统计,贵州今年1月至4月,在阿里、京东等主要网络销售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2.83亿元,同比增长27.76%。直播与短视频成了乡村脱贫致富的“新农具”,赋能了乡村“新农人”。

相关推荐
贵州首次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

4月15日,一列满载2688吨化肥的铁海联运班列,从贵州贵阳南站编组场内鸣笛启程,驶向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这是贵州地区首次按集装箱整列班列组织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

贵州开行首趟中老跨境货物列车汽车专列

10月28日10时许,一列装载28台“贵州造”新能源客车的出口专列,从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开出,预计7天后抵达老挝万象。这是贵州首次整列直发的中老班列,也是贵州本土生产的新能源客车首次出口老挝。

2024数博会发布10项领先科技成果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会8月2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会上公布了10项领先科技成果和57项优秀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