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供电公司驻邵阳县河伯乡城背村扶贫队队长唐琪和村党支部委员们一起发展规划。(摄影:陆道静)
深处河伯岭山区的城背村,最高海拔达1560米。全村共有村民823户3420人,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342人,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是湖南省邵阳县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2018年3月19日,唐琪主动请缨,带领邵阳县供电公司扶贫工作队进驻城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如今,城背村现已脱贫95户322人,村集体收入达到16万元。
强堡垒 办实事
“脱贫致富,村支部的堡垒作用是关键。”2018年5月,扶贫工作队指导城背村党支部选优配强,按程序补选村主任并增选一名村委委员。很快,村党支部健全了“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党员活动日、结对帮扶等基本制度。
队伍建起来了,人心聚起来了。唐琪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从城背村致贫的主要“病灶”入手,齐心协力,蹄疾步稳推进扶贫工作。
唐琪与村两委成员东奔西跑、多方联系,申请到交通部门路面硬化资金460多万元,硬化拓宽村组道路。现已修建院落路基3.8公里,拓宽路基3.6公里。
依托邵阳县供电公司的支持,唐琪为城背村争取到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项目。新增4台变压器,新立10千伏电杆25基,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1.142公里,户均容量从以前的1.18千伏安增加至1.76千伏安。供电半径缩短至500米以内,解决了低电压和线路老化等用电问题。
驻村一年多,扶贫队先后还完成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主要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村级文化广场等项目。
扶民志 解民忧
邵阳供电公司驻邵阳县河伯乡城背村扶贫队队长唐琪在田间地头向村民宣传扶贫政策。(摄影:陆道静)
城背村下辖31个组,有的深居高山,通行不便。驻村以后,唐琪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一天走访8到10户。
唐琪发现建档立卡户的“一户一档”资料很凌乱,差错不少,便采取召开座谈会、与分片干部沟通、与党员组长谈心等方式,确定贫困户的真实性。坚持标准程序不放松,固定模板,建立电子台账,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行销号“清零”。
走访中,唐琪还发现村里的一双孤儿刘星兄妹。据邻居反映,刘星父母早年双亡,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但家里没有收入来源,只能依靠村民接济勉强度日,如果因此影响了两个孩子的前途很是可惜。
了解情况后,唐琪为刘星家积极争取各项帮扶政策,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考虑到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失,唐琪还经常去刘星家里,跟他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引导他树立理想。刘星生活中有困惑和烦恼,也会请唐琪指导和帮助。
在唐琪的帮扶和引导下,2018年高考,刘星以高分被湖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录取。但因超过18岁,刘星不能享受孤儿的保障政策。唐琪便写出书面情况说明,上报乡扶贫办,按程序把刘星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享受教育扶贫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解决了大学期间生活的相关费用。
兴产业 拔穷根
城背村地处深山,土地贫瘠,村民守着“一亩三分地,收成全靠天降雨”。
“一家一户干不了什么,必须依靠党支部和集体的力量,抱团干大事。”唐琪思路清晰,走村入户搞调研,找到了产业扶贫的路子。
先建立合作社,把村民动员起来,走集体发展之路。2018年12月25日,“城背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农户+公司”的模式,着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唐琪与村两委积极奔走,争取到县政府30万产业发展资金,建设5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后来,邵阳县供电公司又资助4万元支持大棚香菇种植产业。
邵阳县是传统的烤烟基地。扶贫队进驻后调查发现,村里烤烟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均很低。村民个体种植分散,大多用石头自行修建烤房,而且缺资金、差技术、愁销路,搞烤烟不仅效率低,收入也不乐观。
唐琪带领扶贫队优先完善烤烟基础设施。修建6条机耕道,实现农机替换人工,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进一步争取资金,烟叶种植面积增加一百多亩。生产效率提高了,烟叶烘烤需求随之增加。邵阳县供电公司了解情况后,投资修建了30座烤房,并使用电能替代传统燃煤烘烤,大幅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量。同时,为烤房区新增一台800千伏安变压器,确保了烘烤效率和稳定性。
.邵阳供电公司驻邵阳县河伯乡城背村扶贫队队长唐琪在蘑菇种植户查看蘑菇长势。(摄影:陆道静)
如今,烤烟、养猪、食用菌、香菇等产业齐头并进,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今年9月,合作社分红已兑现到贫困户手中,实现户均增收2600元。
“贫困帽摘了,但初心不能忘,帮扶不能摘。”唐琪继续带领扶贫队,与村支两委共同制订了十项巩固提升工程工作方案,以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林仕辉 吴松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