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研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港资制造业企业数量稳步上升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璐 2020-06-19 11:27:41

新华社香港6月19日电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与香港岭南大学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中的港资制造业企业数量、注册资本、从业人员总数等均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港资制造业企业对内地及香港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报告指出,从2014年至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中的港资制造业企业数量从20006家升至21345家,注册资本从3016亿元人民币升至3177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总数从257万人增至约271万人。这类企业的营业利润从2015年的451亿元人民币增至2017年的540亿元人民币。

研究项目主持人、香港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副总监周文港表示,港商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开设工厂,扩大了就业岗位,帮助相关城市积累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有力推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根据该报告调查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中的港资制造业企业对香港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报告指出,不少港商在香港和内地的业务均采用由香港服务业提供的专业服务,进而带动了与贸易相关的专业服务需求。

据报告估算,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中,港资制造业企业在内地及香港使用香港专业服务的开支,以“融资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及“物流、物料或零件采购及仓储管理”方面的金额最高,分别合共约117亿港元及114亿港元,其次为“生产机组安装设计和保养”“会计、财务及审计”等。这表明虽然目前许多港商的生产基地已迁至内地,但仍然与香港经济体系保持联系,为香港本地服务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报告指出,随着经营环境不断改变及政策的推动,港资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已发生改变。有别于早年大多数港商以“三来一补”形式进驻珠三角,目前76.8%的受访企业为独资经营,业务市场也由以往依赖出口改为兼营出口和内销。有超过60%的受访企业在内地进行生产的同时,还兼顾原创设计、品牌生产等。上述数据反映不少港商已投入内销市场,销售策略逐渐向内外需兼顾的结构转型,企业主要业务的运营模式也愈趋多样化。

据介绍,此次研究由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委托香港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耗时逾一年完成。除在2019年3月至7月以问卷形式访问400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设厂的港资企业外,研究团队还进行了15次深入访谈和3场焦点小组对话,对象包括厂商代表、公营机构人员和专家学者等。同时,研究团队通过挖掘大数据等方式,希望更全面地反映出港资制造业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经营状况。

相关推荐
“穗港汽车出口快线”开通

50余辆国产新能源汽车6月30日从南沙海关出口监管仓驶出,搭乘“穗港汽车01”号滚装船出口至香港地区。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穗港汽车出口快线”顺利开通,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至香港地区将更高效便捷。

推介现代服务业 内蒙古密集开列投资清单

6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主办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招引座谈交流会在广州市举行。

甘肃宕昌:打通药材出海通道 续写红色交流篇章

6月14日至20日,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进军与宕昌县委书记张建强率招商团南下粤港澳大湾区,以红色文化、道地药材为媒,在湾区展开精准招商,为当地产业升级与国际拓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