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修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放大倍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6-19 16:30:09

新华社上海6月19日电(记者郭敬丹)《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18日由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规定上海的市、区政府应当建立中小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新修订的条例于即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介绍,新修订的条例中有不少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举措。尤其是第二十八条,规定了两个“五”: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原则上不低于五倍,担保代偿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五。

条例明确,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生的代偿损失,上海的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及时核销,并按照规定补充资本金。有关单位和个人已经履行相关勤勉尽责、合规审查义务的,可以不追究单位和个人责任。并且,上海市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应当优先保障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功能、充实融资担保资金的需要。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准公共定位,更能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丁伟说。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优惠政策,全力为其减负。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也被吸收进新修订的条例转化为“长期举措”。如条例明确,上海要建立中小企业应急援助机制,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事件时, 对受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上海的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稳定就业、融资纾困、房租减免、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并就不可抗力免责、灵活用工等法律问题及时向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指导,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关推荐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施行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对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便捷行李物品和货物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财经聚焦|迈向更高能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建设

在中央金融委员会6月18日对外发布《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后,一系列金融政策举措渐次落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能级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