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经济信息落地老挝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0-06-19 20:19:28

新华丝路北京6月19日电(记者牛慧哲)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以下简称“中经社”)与老挝中华时报社合作打造的“新华丝路”双语信息专栏,近日在老挝《中华时报》多语种移动客户端上线,以本地化传播方式满足老挝受众对中国经济信息及“一带一路”相关信息的需求。

图为老挝《中华时报》多语种移动客户端“新华丝路”专栏发布的老挝语信息

该专栏采用老挝语和英语两种语言,重点发布“一带一路”经济信息、中老两国双边合作成果、中国-东盟金融信息、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等内容,为老挝政府、企业、媒体了解中国经济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窗口,为中国企业赴老投资、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搭建平台,为助推中老两国友好、中老人民民心相通架设桥梁。

当前中老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2019年4月两国签署的《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为中老关系长远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新华丝路依托在“一带一路”方面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智库调研等资源优势,通过联合老挝当地信息机构,以本地化的优质经济信息助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双边务实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中经社新华丝路事业部负责人陈瑜表示,“新华丝路”老英双语信息专栏以老挝本土化语言加大经济信息的供给,满足老挝用户对“一带一路”相关信息的需求,以信息沟通促进中老两国经贸合作。此外,该专栏为中国“走出去”企业在老挝开展业务提供了优质的信息发布渠道。

老挝中华时报社社长吴兴华表示,无论是地理位置、社会文化,还是经济特点、发展战略,中国和老挝都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和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也是不断增强,老挝国内对中国相关经济信息关注度颇高。《中华时报》愿意和中经社“新华丝路”一起,助力两国企业和机构开拓市场资源、对接投资项目,为中老双方合作搭建沟通桥梁。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落实和推进,两国在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9年中老双边贸易额达39.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9%。

同时,随着中国-东盟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老挝内陆封闭的劣势逐渐转变为联通开放的优势,这使得中国企业对老挝的投资热情逐年升温,投资领域日益广泛,在老挝的重要投资项目涉及经济合作区、铁路、电网、水电站、石油炼化、通信卫星和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老挝计划投资部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老挝最大外资来源地。2019年,中国对老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1.82亿美元,位居东盟国家第三,全球第九。

图为“新华丝路”双语信息专栏在老挝《中华时报》客户端上线当日,万象凯旋门公园广场丝路传媒LED大屏播放新华丝路老挝语宣传片

“新华丝路”(www.imsilkroad.com)是中经社打造的,面向政府、企业、机构的多语种“一带一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围绕用户对“一带一路”投资、贸易需求提供相关的数据库、信息咨询、智库研究、交易撮合等服务。作为基于互联网运营的产品,“新华丝路”具备多语种服务能力,国际化特点鲜明。

《中华时报》于2018年2月2日创刊,由老挝中华时报社主办,是首届“一带一路”老-中合作论坛重要成果之一,目前采用移动客户端为主、纸媒为辅的运营模式,颇受老挝政府和老挝人民关注。

相关推荐
中国(四川)—老挝教育经贸推介交流会在万象举行

中国(四川)—老挝教育经贸推介交流会4月28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来自中老两国的高校、企业和商协会代表近300人与会,共谋深化合作新愿景。

记者手记|中国新能源车成老挝街头常客

近年来,比亚迪、奇瑞、极氪等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渐成老挝各大城市街头常客。凭借质量过硬、设计新颖和配置丰富,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在这里站稳脚跟。

中国驻老挝大使方虹:中老友好历久弥坚、历久弥新

4月25日是中老建交64周年纪念日,中国驻老挝大使方虹日前接受中老媒体联合采访,详细回顾两国建交以来的风雨历程,并重点宣介中央周边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