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中欧领导人会晤有望增进互信与合作——访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洋 2020-06-22 15:37:10

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22日电(记者李骥志)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于22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表示,此次会晤有望进一步促进中欧双方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提升务实合作水平,为疫情之后的双边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加强中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彰显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意义。

这是中方领导人同新一届欧盟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也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机制性交往。据张明介绍,此次会晤,双方将回顾过去一年中欧关系发展,聚焦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重要议程,探讨在绿色、数字等新兴领域以及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还将围绕国际抗疫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张明说,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与欧洲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互相伸出援手,联手推动全球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投身国际抗疫合作。如今疫情仍然严峻,中国和欧盟有必要共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加快疫苗和药品研发,尽快遏制病毒扩散。

当今世界秩序日益面临单边主义威胁,这一消极趋势在疫情期间显得更加严重。在多边主义基础上加强全球应对卫生危机的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治理,是中国和欧洲的共同目标。张明认为,中欧可积极探讨开展中欧非三方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抵御疫情的能力。他表示,期待中欧通过此次领导人会晤,把更多共识转化为行动,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的时代强音。

关于欧洲出现的“竞争对手论”,张明说,中欧互动应该是双赢的正循环,而不是你输我赢的淘汰赛。中欧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没有变,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性冲突。

张明说,中欧经济相互依存,这一事实不会改变。双方可开通快速通道,以促进复工复产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和欧盟的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世界正期待我们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引领全球经济走向复苏。”

张明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个方向不会变。“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方向比速度更为重要,希望欧方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市场经济和开放合作的正确方向。”

相关推荐
协作谋发展 开放创未来——第八届南博会扫描

第八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正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南博会7月23日开幕,为期6天,共吸引来自8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会,参展企业超2000家,其中境外企业近一半。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互利合作改善民生福祉

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当前,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发展之路、健康之路、环保之路,为阿拉伯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首届俄罗斯—中国互利合作“萌芽”论坛在喀山开幕

为期两天的首届俄罗斯—中国互利合作“萌芽”论坛7日在俄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开幕。来自俄罗斯50多个地区及中国各省市代表将共话中俄地方合作潜力,助力双边务实合作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