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必须警惕非理性跨境并购 或致金融风险输入国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7-21 09:09:40

日前,发改委发言人称,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体育俱乐部非理性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行事。一些企业早前已被列入银行业的观察名单。在此之前举行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出现了大规模跨境并购的高潮。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出境并购高达1800笔,总金额超过4.6万亿人民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中国一度外汇规模过大,国内资本积累,而同期一些发达国家因金融危机冲击,资产价格较低。因此,在国内资本过剩而且融资成本低的背景下,大量企业跨境并购海外资产。

与此同时,国内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造成了资产价格高估的压力,这种压力又增加了一些企业或个人向外转移资产、优化资产配置的冲动,造成资本外流更加严重,从而拉大了“资产价差”的预期,给人民币汇率、金融稳定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希望它们能够获得中国经济转型所必须的技术、资源等,推动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提升竞争力。但是,不能脱离理性投资、防范风险的基本原则。早在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表示,“(海外投资)有一部分实际上跟我们国家对外投资产业政策要求是不符合的,比如说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之类的东西,对中国没有什么太大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也曾透露,在他们的日常监管中发现了一些非理性和异常投资行为,“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这些非理性的对外投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并购资金主要来源于在国内进行高杠杆融资,即所谓的“以人民币负债换取美元或欧元资产”。债务留在中国的一个巨大的风险是,其海外并购一旦经营不善、整合不成功而导致巨额亏损,就会祸及国内的金融机构与金融稳定。

1980年代的日本曾经出现过类似教训,日本企业当年在海外大肆并购,甚至有“买下美国”的说法。比如日本企业大量收购美国的商业楼宇,因为日本人根据日本房产长期上涨的现象认为,投资房地产只涨不跌,增值潜力巨大。但是,美国楼市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只涨不跌,而且租金回报率很低,导致这些日本企业亏损严重,被迫出局。而像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后,因管理文化不同等原因,导致长期亏损。

如果中国企业以过高的杠杆在海外大肆收购,而这些海外资产并不能产生足够支付财务成本的现金流,持续亏损,最终的金融风险必然会传递到国内金融机构,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链就会因为融资受阻而断裂,产生连锁反应。这是中国监管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风险。因此,对一些企业的海外并购进行约束,也是中国经济去杠杆、防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目前万达正在积极出售国内一些资产用于降低自身的债务率。

应当说,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有利于做大做优做强主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获得先进技术,并有利于满足中国资源需求与商品流通,中国政府应该会予以支持,毕竟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庞大,完全可以满足中国企业正常的海外投资。但是,非理性投资,大搞高杠杆收购,就必须警惕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因为它不只是资本外流这么简单,还存在将金融风险输入国内的风险。因此,必须对海外投资立下规矩,倡导理性投资,严加防范非理性的并购。

相关推荐
全球基金经理愈发担忧美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美国银行有限公司公布的最新“全球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在超过200人的调查对象中,约六分之一认为美国金融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系统性信贷紧缩。

安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金融风险总体收敛

2022年,安徽银保监局围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总要求,科学合理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全球地缘经济变动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成功召开

2022年11月21日,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11月21日晚,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的平行论坛“全球地缘经济变动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