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科创走廊蓄能量——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创新高地”见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8-03 14:34:08

新华社深圳8月3日电(记者孙飞、王丰)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学城,今年核心区建设项目已有6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这里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近期,致力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深圳湾实验室,正式落地光明科学城。深圳湾实验室主要开展生命信息、生物医药等方向研究,由深圳市科创委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同举办,协同深港澳相关单位合作共建。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说,实验室目前初步完成了建设规划制定、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等工作。目前已组建49支科研团队,今年针对新冠肺炎开展联合攻关,在核酸测序、抗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不仅是深圳湾实验室,近年来,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中科院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在惠州动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正在粤港澳大湾区拔地而起。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这些大科学装置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研究加速前行,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钟海说,随着创新载体建设顺利推进,当地科技创新也将进入源头创新持续突破、产业创新不断提升“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大湾区不仅有“大块头”增添“大智慧”,随着要素、资源流通日渐频繁,“小而美”的合作创新“星星之火”,也越烧越旺、闪亮湾区。

香港青年陈升越来越忙了。

5年前,他从香港来到深圳前海,创办了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进口零食电商平台。他的创业项目经营发展顺利,但他有时看到身边的香港青年来深创业遇到困难,这令已熟悉环境的陈升感觉“需要做点什么”。

“我现在将更多时间用于帮助香港青年来深创业‘牵线搭桥’,目前已为深圳多个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引进了200多个港资企业和创业团队。”陈升说。

来自前海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1季度,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446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227家。

不仅是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圳河套等一系列创新“支点”,正串起大湾区的“创新项链”,加速形成更广泛的合作创新热潮。

在位于深圳河套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居民丁克创立了一家专注三维机器视觉及机器人应用系统的高科技企业。“以深圳为总部研发中心,佛山、东莞等地为组装应用中心,并依托香港高校资源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和前端研发,可以充分真正发挥大湾区产学研链条的优势。”他说。

在不少专家看来,从过去的招商引资、要素互补,粤港澳大湾区正驶入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合作的新阶段。

目前,广东省正加快研究编制《(2020—2022年)广东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行动方案》。

“在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下,我们的资金可以流动到香港的高校,促进源头创新,我们也可以吸引香港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我们这里落地转化,并吸引一大批港澳青年从事成果转化的相关工作。”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德保说。

“香港、澳门具有国际化优势,广东则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要持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空间布局,让创新的外溢空间不断扩展。

相关推荐
全球连线|俄罗斯姑娘在华逐梦:跨越万里乐享“中式”生活

20年前,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阿纳斯塔西娅来到中国留学,从此开启“中式”生活。

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运输车辆发车 由华鹏飞发起

3月31日,华鹏飞举行“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运输车辆‘一带一路’发车仪式”。

共建共享世界级繁荣湾区——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释放全球吸引力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12月11日在港开幕,汇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显示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吸引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