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澳专家称对华贸易“不能一断了之”

来源: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0-08-05 10:14:27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近期发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希罗·阿姆斯特朗题为《对华贸易不能一断了之》的文章称,新冠病毒让全世界面临自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卫生和经济危机。要克服新冠病毒导致的卫生和经济危机,世界需要扩大而不是减少全球化。 

两股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很多国家抬头,将使世界变得更穷、更弱、更不安全。其一是经济民族主义:支持国内生产,对外国投资设置障碍,缩短供应链,甚至避免跨境供应。另一股力量是,消除或大幅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二者的区别并不像后者的支持者认为的那样明显。排斥中国的自由贸易,不是自由贸易。 

串联中国的供应链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因为中国是低成本的大型“世界工厂”。这使得中国在现有的基于规则的开放多边体系中,有了巨大的利害关系。 

中国的繁荣归功于参与这一秩序。如果中国没有在2001年向世界贸易组织作出承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遵守这些承诺,它就不可能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世界密不可分的经济体。 

无论是北京还是其贸易伙伴,背弃给它们带来繁荣的规范秩序,都有可能毁掉这些成就,那将是一个巨大错误。这不是一个信任问题,而是一个在面对有约束力的、可执行的承诺时的利己主义问题。 

互利互惠的贸易和投资,使伙伴国之间产生了真正的利害关系,有助于抑制国家领导人的一些有害冲动。 

与中国之间的大额贸易,并非负累,而是成功的证据。政府政策的目标不应是分散这种成功,而应确保维持适当的国际治理,以管理这些贸易。 

关键在于管控经济接触带来的风险,而不是回避风险,包括与中国经济接触的风险。 

在美中战略竞争和两国新冠疫情舆论战的背景下,信任的瓦解进一步激发了澳大利亚和其他一些国家关于减少对中国经济依赖的公开讨论。 

澳大利亚政府可以像美国总统特朗普那样,干预市场,减缓或停止与中国的商业往来。日本政府已经拨款220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6元人民币———本报注),用于补贴在岸生产,另外拨款235亿日元,用于加强东南亚的供应链。 

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旨在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样的补贴将如何阻止企业向中国市场销售产品或继续在中国投资。 

能够有效减少相互依存的政策,会让国家预算、更重要的是让经济增长,付出更高的代价。 

中国作为一个开放贸易的大型经济体,作为一个市场或供应国,是无可取代的。其规模之大,是中国能在全球贸易占有巨大份额的原因所在。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规模比中国小得多,也穷得多,这种状况在未来几十年里不会改变。 

在各国希望摆脱卫生危机、重启经济之际,试图阻止与中国的经济接触,会让它们付出更大代价。预算修复、就业和复苏正处于危急关头。 

中国很可能是疫情过后经济最先复苏的国家之一,并将对其他地区的复苏起到早期推动作用。与中国保持经济距离或自我孤立,都将加深经济危机并延缓复苏。这不会使供应链更具弹性。 

这还会给双方都带来地缘政治灾难,减少中国在开放的全球秩序中的利害关系,制造不必要的敌意。 

历史上的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不是强化分歧或是减少开放,而是告诉我们,要想让全球经济免于长期停滞和萧条,必须实现共同利益。

相关推荐
今年前8个月中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据巴西发展、商业和服务部外贸司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至8月巴西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26.18亿美元。

对华贸易年报大幅飘红 “脱钩论”没有市场

近期,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公布2022年对华贸易年报,多项对华双边贸易数据创下历史新高,经贸合作亮点频现,显示对华经贸联系更趋紧密,与中国供应链合作更具韧性。

澳专家:中国全面回归驱动“新全球化”

全球化远未消亡,由中国和数字经济驱动的新全球化正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