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外资对中国境内债券市场投资大幅上升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博玉 2020-08-14 14:03:37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复苏的态势吸引外资对中国境内债券市场投资大幅上升。而因行业复苏进度各异,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信用分化将扩大。

穆迪表示,5月外资对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投资大幅上升,原因是中国经济呈现率先复苏的态势,投资者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寻求资产多元化和收益机会。6月底,外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存量人民币债券金额达人民币2.5万亿元的历史高点,同比上升28%,体现了外资在中国境内债券市场投资份额的增加。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期宣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交易所债券市场将实现互联互通。穆迪认为,这将令境内和国外投资者受益,原因是预期此举将提高债券市场资金流动性、参与两个市场的便利性和价格有效性。

同时,穆迪指出,疫情过后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信用分化将扩大,尤其是一旦政府减退纾困措施,所处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企业受影响最大。2020年企业的运营和财务表现将取决于行业复苏节奏和融资渠道顺畅程度,而投资者对信用实力较弱民企的避险情绪及对长期风险的较低偏好加重了企业再融资压力。

穆迪分析师翟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许多中国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现金缓冲减少及杠杆率上升,还造成部分企业融资困难。”尽管中国经济在逐渐复苏,穆迪仍预计未来企业信用状况将取决于其所在行业及融资渠道的顺畅程度,这将扩大企业信用分化。

可能较早复苏行业(如建筑工程)的企业可通过额外的短期信贷来满足其运营资本需求,同时收入的回升可缓解其偿债压力。有些行业的运营环境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受消费者行为变化和出行限制影响,例如线下非必需品零售业和餐饮住宿等。从事此类行业的企业,尤其是那些运营和财务基本面本身较弱的民营企业,短期融资渠道将不足以助其应对下行周期。

相关推荐
外资金融机构“看多”中国经济前景

近期,多家外资金融机构表示,随着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各项措施加力,中国经济积极信号增多,凸显韧性和活力。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新华鲜报丨净增持101亿美元!外资持续加码人民币资产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