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南京8月14日电 2020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14日在苏州正式揭幕。开幕式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联合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年报》),这也是中国经济信息社第三年发布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主任陈希希发布《年报》现场
《年报》分析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
一是全球主要国家加强人工智能布局,抢占智能经济制高点。主要国家将人工智能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政策支持不断加码。2019年以来,美国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日本出台《人工智能战略2019》,欧盟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通往卓越和信任的欧洲路径》,争夺人工智能全球引领者地位,AI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二是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活跃,细分领域优秀案例加速落地。全球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加快,有望形成强大颠覆性力量。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渗透至质量检测、预测性维护、生产流程等环节,成为制造业转型“新引擎”;提升个性化制药效率、疾病预测与诊断精度,打开智慧医疗“新局面”;支持风控、投顾相关信息技术完善,开辟金融科技“新赛道”……数据显示,到2025年,人工智能将为金融行业节约和创造数百亿美元成本,帮助医疗领域每年减少数额可观的支出。
三是央地联合布局“试验区”“先导区”,从“技术攻关”向“应用落地”深化转变。2019年以来,我国更加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先后批复启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挥地方主体作用、鼓励支持先行先试,探索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截至2020年6月,共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合肥、德清县等10市1县获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四是苏州逐步建成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产业集聚地,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当前苏州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速“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跨越,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9年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可观、增速较快。
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集聚相关企业数百家,培育出思必驰、华兴源创等领军企业,引入华为、微软、上交大等9个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彰显。
《年报》认为,当前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仍面临一些瓶颈与问题,应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双轮驱动”打造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稳妥构建“引才、留才、用才”新格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筑牢数据安全根基。(王梦菲、王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