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强调财政金融支持---国办再提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有何深意?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8-17 10:46:41

新华丝路北京8月17日电(记者丁雅雯、王虎云、孟盈如)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与此前国务院层面出台的政策相比,意见更加强调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意见强调加强金融支持有何深意?为何会对中国信保“专门”“提出要求”?

强调财政金融支持背后——外贸企业亟待“金融输血”救命

记者梳理发现,在与“稳外贸”相关的11条政策中,涉及金融支持的政策占了4条。意见强调发挥出口保险的支持作用,发挥国家担保基金、地方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能力。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能否得到“金融输血”已成为很多外贸企业能否存活的关键。

受访企业向记者反映,从3月下旬起,海外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很多企业已处于“无工可复”状态。企业没有现金流入,还要支付员工工资、上游原材料等各项费用,资金流已处于岌岌可危状态。虽然近期推出不少针对疫情的专项贷款,但金融机构还是沿用疫期前的常规标准进行风险审查,还是把扩大经营、开展新项目作为审批贷款的前提,导致企业难以申请贷款融资。调研中多数企业表示急需贷款,但受疫情影响都成了金融机构眼中的“烂企业”。

记者调研的外贸企业,很多企业明确表示账上资金支撑不到两个月,眼看全球疫情难以在两个月内结束,对渡过当前难关信心不大。为了能撑到疫情结束那一天,企业不得不忍痛自救,除了减薪、放无薪假等措施来缩减开支,还要缩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少企业甚至没有订单只能停工停产。

比如,广东省东莞市某玩具企业在行业中属于中大型企业。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在1亿元左右。受疫情影响,今年订单“急转直下”。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获得的贷款只有从建行获得的200多万元的出口贷款和80万元税收相关信用贷。企业负责人已将个人资产抵押用于盘活公司运营。企业考虑解散员工“撑”过难关。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企业面临的困境并不是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也不是由于经济性周期要被淘汰,只是因疫灾一时陷入困境,只要及时“抢救”就能活下来。面对“天灾”,单靠企业自身努力是很难熬过去的。政府还须及时“出手”,出台有针对性的救助扶持措施,短期内为企业“输血”提供资金流动性支持,解企业现金枯竭之急,让企业活下来。

对中国信保“专门”“提出要求”有何深意?

意见提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的风险。业内专家指出,国务院层面直接对中国信保的保险产品提出要求较为罕见,侧面显示优化保险产品对稳外贸的重要作用。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中国信保虽对海外客户违约情况进行赔付,但只限于已经出口货物的应收账款。而对于进入生产环节的货物,投入的人力、原材料、生产成本等损失风险,外贸企业还需扩展投保出运前保险予以保障。

调研中,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反映出现过被海外买家“退单”或要求“延迟出货”的情况。企业表示,目前处于“接单也不是,不接单也不是”的两难境地。接单可能面临生产出被退单的风险,而不接单企业可能“死的更快”。此外,受货币贬值等因素影响,部分海外客户已不再向企业支付定金,外贸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

广东省江门市某家居产品销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主要出口市场为欧洲、美国和南美地区,从3月开始,不断有客户要求取消或者推迟交货,企业生产的货运不出去,只能堆在仓库。企业虽然在出货时“做了信保”,但由于“退货”时间点发生在货物出运前,因此拿不到任何保险赔付。企业不仅没有现金入账,还要支付上游原材料、仓库费等费用。

意见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参与风险分担,对出口信用保险赔付额以外的贷款本金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商业银行在“信保+担保”条件下,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面对疫情给我国外贸行业带来的冲击,各地政府、企业和银行加强联动,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

比如,今年4月,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市担保中心签署了《“信保+银行+担保”融资合作备忘录》,聚焦重点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信保+担保”的模式,在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增信作用的同时,引入政策性融资担保资金增信作用,有利于降低贷款风险敞口,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陆栋表示,用好用足信用保险政策,扩大保单融资规模,对于复工复产的“产业链、供应链”外贸企业意义重大。

外资政策会有哪些变化?

意见在稳外资方面提出5项具体要求,包括:提高外籍商务人员来华便利度、给予重点外资企业金融支持、加大重点外资项目支持服务力度、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降低外资研发中心享受优惠政策门槛。

在提高外籍商务人员来华便利度方面,意见指出,继续与有关国家商谈建立“快捷通道”,为外贸外资企业重要商务、物流、生产和技术服务急需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支持地方结合当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特点,开通专有通道,便利外商入市采购,优先安排在华常驻外商尽快返华入市。分阶段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总量,在防疫证明齐全的情况下,适度增加与我主要投资来源地民航班次,便利外籍商务人员来华。

在加强金融支持方面,意见提出,外资企业同等适用现有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支持。加大对重点外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进出口银行5700亿元新增贷款规模可用于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外资企业。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宗长青表示,目前外资企业反映的问题集中在融资难、人员入境难、项目实施难等方面,将落实好现有政策并研究推出更多的支持政策。在服务方面,继续发挥好外贸外资协调机制及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再次强调了“内外资一致原则”。意见指出,对全国范围内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重点外资项目,梳理形成清单,在前期、在建和投产等环节,内外资一视同仁加大用海、用地、能耗、环保等方面服务保障力度。

宗长青说,商务部将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确保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同等适用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我国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

相关推荐
2023年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怎么干?——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回应商务运行热点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基本稳定,对外贸易好于预期,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研究报告:跨境电商进口成中国消费升级新路径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11月11日发布报告称,跨境电商进口成为中国消费升级新路径。

“双十一”迎出货高峰 跨境电商助福建稳外贸

​位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的京东(厦门)跨境贸易运营中心里,来自全球各地的进口货物堆积成山,货架上琳琅满目;物流打包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快速装袋封箱,这些货物将被发往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