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成立满一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带来哪些制度创新成果?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8-17 14:10:21

新华丝路上海8月17日电(记者杨有宗)去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挂牌即将满周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的成绩单显示:截至目前,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累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63亿元。

市场普遍关心,作为我国自贸区中“最特殊的”之一,临港新片区一周年实践带来哪些制度成果?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自贸区又将承担怎样的任务?

接轨国际通行规则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13日,浦发银行在临港新片区举行“临港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2.0发布会”。根据新方案,浦发银行能够让新片区企业体验到参照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FTN、OSA、海外分行“三位一体”国际平台的整合服务优势,浦发银行现已形成离岸平台跨境融资、自贸平台开放创新的特点,全面服务企业跨境以及走出去的业务需求。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是我国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的重大开放举措之一。一年来,临港新片区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加快形成,投资环境持续优化。

今年5月,中国银行和法国东方汇理合资成立的汇华理财公司落户临港新片区,这是我国第一家由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在落实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吸引集聚各类中外资金融机构方面,不断谱写新篇章。

“新片区初步搭建起了适应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需要、便利资金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体系,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说,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加大压力测试、开展开放型金融制度创新“迈出新步伐”。

李军举例称,人行上海总部在本市率先实施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截至6月末,惠及新片区66家企业。今年5月,该项举措被复制推广至全市供应链、产业链及外贸企业。先行试点实施一次性外债登记,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大幅简化办理跨境融资业务流程,推动外汇收支便利化,更好服务企业贸易和投资。

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保税区、综合保税区、特殊综合保税区一路走来,见证着上海开放的不断升级,也见证着一年间,高标准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体系在临港新片区加快形成。

今年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成为我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上海海关副关长施健说,在申报模式上,除法律法规要求必须申报的外,“一线”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货物,采用径行放行,企业可以直接提货、发货;“二线”由以往区内外企业双侧申报制度改为区外企业单侧申报制度。

国内首单径予提发货、国内首单跨口岸国际中转集拼、国内首单全球大型设备集货采购货物进境免备案手续、国内首单区内物流企业从事组合装配、国内首单大批量进口汽车保税仓储展示等创新业务相继落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想象空间才刚刚打开。

加大压力测试 集聚高端资源要素

上月初,临港新片区18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480亿元,涉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这将有力助推临港新片区做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质量。

18个重点产业项目中,格科半导体、商汤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等项目将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加快提升产业链整体能级;蓝湾进平新能源等项目将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结构;新微化合物半导体、盛美半导体、德建聪和、臻格生物等项目将有力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临港检验检测产业园、智慧工业物联网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航天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将进一步提供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发展空间和公共服务平台。

一年间,临港新片区共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63亿元。一年时间,临港新片区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上海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作用。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今年以来,新片区管委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1至7月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8%,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9.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呈现出“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力度不减”的良好态势。

高端资源要素加速集聚,离不开临港新片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全面扩大“特斯拉模式”综合效应,率先实施产业用地多用途混合利用试点;率先开展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形成投资项目一站式办理施工许可、一站式办理综合竣工验收“两个一站式”机制;进平科技新能源项目从签约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时4个月,比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还快1个月,“临港速度”进一步提速。

赋予临港新片区市、区两级经济管理权限和改革自主权,是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海市审改办副主任盛强说,按照“应放尽放、审管衔接、市区同步”的原则,分批推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集中行使有关事权工作。第一批517项事项,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集中行使。

“向临港新片区赋权,不是简单地转移事权,而是为了支持临港新片区探索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承担更高水平的压力测试,为上海乃至全国提供更多的临港经验。”盛强说。

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增长极、发动机作用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将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在当下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海提出,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新发展格局中,临港新片区应承担怎样的使命和责任?

“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在双循环中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联通效率。”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说,近期,新片区还将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和“信息飞鱼”四大重点产业园区。预计到今年年底,仅集成电路领域的落地项目总投资就将超过1000亿元。

朱民说,在双循环中发挥要素市场的联通功能,临港新片区就是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发挥高标准、全方位开放的全局性先导作用,构建国内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优制度环境,打造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领域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功能性平台。

朱芝松说,下一步,临港新片区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试验田”“风向标”的作用,加大开放型经济风险压力测试,拿出更多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成果,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认为,未来临港新片区应进一步聚焦国家卡脖子的领域,在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等领域,助力国家突破技术瓶颈。目前,临港新片区还在打基础阶段,希望未来两到三年,可以看到成效。

相关推荐
上海“离岸通”平台升级助力离岸贸易更加精准监管

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通”平台完成升级,新增“离岸贸易业务辅助模块(税务端)”,为离岸贸易监管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撑,助力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更好实施。

“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首次推出 进一步吸引入境游客外来消费

记者从4月10日召开的第五届“五五购物节”和“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五届上海“五五购物节”将再次如约而至。

2023年上海民营企业对RCEP成员国出口占比首超40%

记者4月11日从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第八次全体会议获悉,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2023年上海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民营企业对RCEP成员国出口占比首次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