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湖北出台2.3万亿补短板项目 抓投资促消费推动疫后重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博玉 2020-08-21 10:29:19

投资2.3万亿元、景区免门票、发消费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正在发力疫后重振计划。

8月17日,湖北省政府网站消息,《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印发。该方案涉及到补短板项目4572个,估算完成投资约2.3万亿元,瞄准十大重点领域,具体包括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

随着一揽子投资和消费刺激政策出台,湖北疫后振兴计划正在加快马力推进。近日,武汉市领导专门率队赴京拜访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家部委、中央企业的相关领导。此外,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和央企也纷纷表态支持湖北。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湖北公共卫生体系方面的短板暴露无遗。针对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方案中涉及到的项目约1783亿元,项目1216个。

具体包括,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市州级疾控中心至少有1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险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部省属医疗机构原则上按编制床位的10%改扩建传染病救治可转换病区,武汉市按不低于1万张床位统筹设置可转换病区。

除了上述投资完善硬件的项目,最近两个月湖北关于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政策陆续发布。6月10日,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7月初,湖北省卫健委公布了《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实施意见》等4个配套文件。

在管理体制上,湖北省提出要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提出省市县卫生健康部门试行设立“公共卫生总师”,各级疾控中心主任由同级卫生健康部门领导班子副职兼任,疾控机构设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特设岗位,将疾控工作纳入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和等级评审。

在补齐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能力短板方面,湖北省将从完善体系、改善服务、提高能力条件等方面着手,力争5年走到全国前列。

新基建领域投资最多

除了公卫领域,上述2.3万亿元投资方案中,涉及到新基建项目7731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是此次投资计划项目最集中的领域。

湖北提出,将在三年内建成6万个5G基站,市州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5G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领先中部。全省高铁新增运营里程440公里,达到2060公里。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67公里,达到500公里。

湖北省将加快部署5G网络、建设高标准数据中心、实现广电与5G一体化发展;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城市。重点推进郑万高铁湖北段、安九高铁湖北段、黄黄高铁、西十高铁、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等项目建设。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永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需要注意的是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率的问题。此次投资计划明确提到投向补短板的领域,一方面是在公卫、交通领域补短板,另一方面随着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政府投资新基建等新领域也是一个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吴永保认为,后续投资到位资金以及项目完成情况,值得持续关注,可以肯定的是大项目叠加能帮助湖北解决更多的就业,也会刺激消费,对湖北的疫后重振来说是有必要的。

8月5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工作会议提到,湖北省委省政府一把手多次强调,项目建设是近期工作的“主抓手”,是“六稳六保”的“压舱石”,是疫后重振的“千斤顶”,对重大项目要盯紧盯牢,一抓到底,加快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湖北一些地方的发改委获悉,他们最近都在忙着项目相关的事情,上述2.3万亿元项目是这三年时间内计划上马的项目,投资额偏大属于正常情况。至于项目投资资金,他们会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推进。

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看来,上述方案提出的十大工程,体现的也是湖北的十大短板。这次项目涉及到一些很重要的交通基建项目,另外涉及到的新基建和水利设施建设都需要大手笔的投资。从资金上来看,在三年时间内,通过传统的渠道筹集资金应该问题不大,包括发国债、政府投入、政策性银行支持以及民间资本的投入。

放大招重振消费

除了大手笔的投资计划,湖北疫后重振的另一个重点是消费。最近三个月,湖北也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举措,包括发消费券、全省近400家A级景区免门票等。

8月16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参加活动的全省A级景区累计预约467万人次,其中组团4500个计39万人次;武汉、宜昌、十堰排在人气指数前三。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湖北居民以及学者,都对景区免门票政策给予好评。武汉大学中国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罗知教授表示,免门票政策解决的不只是刺激消费的问题,还鼓励了大家出门,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逐步恢复。

罗知表示,疫情让大家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宅家久就习惯了不出门,疫情期间的消费主要是刚需消费。半年过去,大家可能也觉得很多东西没必要买了,甚至堂食的一些食物都可以自己在家做了。

据罗知观察,湖北的免门票政策,让她身边很多武汉朋友都开始带孩子出去玩,出去玩几次后可能心理上也就“不怕”和适应了。让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逐步恢复,可能比短期内刺激多少消费的数据更重要。

在吴永保看来,武汉的消费市场还没有恢复到过去水平,问题也主要是在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上。一方面是疫情的摆尾效应,不排除仍有一些恐慌心理,另一方面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消费预期。

罗知认为,武汉商圈的景气程度呈两极分化现象,高端商场消费恢复情况较好,比如武汉国际广场还是很热闹,这家商场一直是武汉奢侈品消费的聚集地。罗知认为,可能因为高端商场吸引的不仅仅是武汉人,还有很多周边地市的人来消费。此外,疫情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中低收入群体和一些个体户、小微企业,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

相关推荐
湖北省举办“一带一路”融资政策发布及政银企对接会

3月28日,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合主办融资政策发布及政银企对接会。

湖北省首票“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区港一体化监管模式货物顺利通关

近日,湖北省首票“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出口货物区港一体化监管模式,顺利在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落地。

中国湖北-新加坡经贸合作对接会在新加坡成功举办

12月1日,中国湖北-新加坡经贸合作对接会在新加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