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顾清扬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邵非 2020-09-09 10:32:53

新华社新加坡9月8日电(记者蔡蜀亚)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引领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

顾清扬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根据国内、国际环境和自身比较优势变化做出的战略调整,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发挥国内体制和市场优势,形成新的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顾清扬说,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不断积累产生新优势,要发挥好这些优势并不断创造新优势,中国有必要从以出口导向为主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在新的比较优势下的自主选择。

他认为,国内大循环的实现,有赖于通过建立高质量的市场经济体系,解决经济中特别是供给侧一些突出问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作用。

顾清扬说,中国正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开拓国际循环新途径。“一带一路”建设既涵盖了发展中国家,也向发达国家开放,有助于形成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循环。此外,中国正在推动的西部发展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都可以成为参与国际循环的重要平台。

顾清扬认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既是国内大循环的强大生产力,也是突破国际循环障碍的重要手段,应努力探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和数字货币在促进经济要素流动方面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他还表示,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内大循环通畅,能为中国更高水平更大规模参与国际循环夯实基础,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反过来看,中国参与国际循环,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而且能为国内大循环创造更多机遇、提供外部动力。

顾清扬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期战略,要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措施要先行。“中国近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政策,这将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推荐
“小产品”“大创新” 读懂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微观密码

一个小小的耳机,可实现多语言同传翻译;一款微型电磁泵,可适用于通水电的家用电器产品;一款轻型吊钩,可以吊起4000倍自重物体……在第138届广交会现场,这些看似微小的产品,正成为解读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国际观察|韧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三季报”

中国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海外人士认为,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背景下,这份成绩单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不仅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更以持续向好的基本面和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步伐,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与稳定性。

专访|中国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经济目标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合作重点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谈及“十五五”规划,季托夫预期,中国将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