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俄媒称“一带一路”获得新冠“免疫力”

来源:《俄罗斯报》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0-09-09 17:42:10

《俄罗斯报》网站9月8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获得免疫力》的文章称,9月7日,中国一体化倡议“一带一路”迎来第七个生日。不到10年间,它不仅得到了广泛的国际认可(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而且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形势作出反应方面具有很高潜力。倡议参与者快速获得对新冠肺炎大流行冲击的“免疫力”便是明证。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和几十年未有之世界经济萧条,参与倡议的国家非但没有冻结合作,反而变合作为应对新挑战的工具。

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从疫情之初就开始分享抗疫用品、新冠病毒检测装置、药剂和医疗技术设备。商品没有停止流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36%。在航班停飞的情况下,这些列车共运送2.7万吨国际合作防疫物资,缓解了各地防护服和口罩匮乏的局面。除供应防护工具外,中国还派医疗专家奔赴俄罗斯、柬埔寨、意大利、伊朗等国。中国定期组织视频会议与国外医生交流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讨论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新冠肺炎。

观察家注意到,这期间,倡议参与者既看到了挑战,也看到了机遇。大大增强的不光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简·扬指出:“新冠疫情暴露出卫生和电信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数字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倡议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应对之策,它们可以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和地区复苏中发挥显著作用。”

此外,尽管疫情肆虐,“一带一路”参与国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协作。据分析师评估,五分之一的倡议项目因疫情遇阻,航空交通限制、局部抗疫措施产生了影响。然而,2020年1至4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额为2.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这些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倡议框架下基建项目的落实也未中止。匈塞铁路、中孟帕德玛大桥以及中老铁路曼迈一号隧道正在遵守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建设。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第二阶段还在继续推进。其中一处设施将为巴基斯坦提供三分之一的电力。

在扩大海外投资和承包工程数量的同时,中国也继续对外国伙伴开放市场。眼下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方宣布未来15年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服务。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对外资打开中国市场的新天地。11月初开幕的博览会有望成为新冠疫情暴发后最重大的全球贸易事件。

显然,“一带一路”在适应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对新挑战形成“免疫力”方面的强大能力,将在倡议框架下催生新的项目。今天,已经可以笃定地说,新构想将支持全球合作,遏制“脱钩政策”和日益严重的去全球化趋势,而去全球化可能大大增加世界在后疫情时代恢复元气的难度。

相关推荐
巴西专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推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的坚定承诺

25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红厅论坛上,巴西“观中国”专家佩德罗·祖佛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的讨论环节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对推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的坚定承诺。

2025“一带一路”在地生活微视频征集令

2025“一带一路”在地生活微视频征集令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