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莫桑比克农业园项目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胡柳 2020-09-18 15:35:48

(一)项目概况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粮食匮乏,产量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缺口巨大,高度依赖进口。据考察,莫桑比克可供水稻种植土地约90万公顷,其中已开发土地约31万公顷。已开发土地中约97%的土地采用由小农耕种方式,与水稻生产大国相比,生产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莫桑比克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在莫桑比克推广水稻种植对支持莫桑比克,乃至周边国家粮食安全皆有积极意义。中非发展基金投资的莫桑比克农业园项目始建于2011年7月,是中国在非最大水稻种植项目,也是中莫两国产能合作的13个重点项目之一。项目位于莫桑比克加扎省赛赛市及周边地区,面积2万公顷,计划开垦农田1.3万公顷(20万亩),建设成为以大米种植为主、多种粮食及经济作物种植为辅,集农田开发、粮食生产、仓储、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项目。前任总统格布扎亲自为本项目出产大米命名为“好味道”;现任总统纽西也曾亲访项目考察,并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项目在不增加莫桑比克债务的前提下,将中国在水稻种植领域的优势技术引入莫桑比克,为当地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项目运营

为了探索适合莫桑比克的种植技术,项目先后同中国多家一流农场合作种植水稻,使用不同的农田管理模式和机械使用模式。在种植技术上,经过对比水稻旱直播、水直播、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等多种模式,总结出了简单实用、易于本地人掌握、适合莫桑比克、乃至可推广非洲大陆应用的水稻种植技术,产量接近中国国内水稻种植的水平。

1、指导、培训当地农户

项目团队积极探索、创新,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当地开展水稻合作种植,并注重对当地农户的指导和培训工作。从2012年度指导40户本地农民家庭,到2019年度指导培训500户本地农户种植水稻,共计已指导培训了约1500户家庭,直接和间接受益人数超万人。经过指导培训,本地种植户的水稻种植产量由原来的1.5吨/公顷,提高到7吨/公顷。

此外,项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孔子学院等机构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将中国的农业技术真正讲授给当地农民。受到了莫桑比克政府、学员及当地民众的高度评价。

2、引入专业力量支持

项目团队改善和加强了部分项目的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保障了种植计划的顺利完成,为有效提升种植专业化和效率,在加强项目现场管理同时,积极引入中铁二十局、多家农垦企业及科研机构,给项目带来了新的人力、资金和管理模式。2018-2019年种植季获得了历史最好收成,项目运营逐年向好。

(三)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经年建设,如今项目所在地由原来的荒草灌木变成了万亩良田。2018-2019年种植季,项目完成水稻种植2400公顷(3.6万亩),平均产量约7吨/公顷,受益当地农户达450户,为农户增收最高达3000美元,实现了“种植面积、平均亩产、受益农户数”三个历史最高。2019-2020年种植季,项目种植水稻2480公顷(3.7万亩),合作农户500户。原来因粮食紧张,而以木薯等为主食的当地人也渐渐改变了习惯,以能吃上大米作为生活改善的标志。原来主要依靠进口的大米,现在变成了前总统格布扎亲命名的“Bom Gosto”(好味道)大米。

2、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该项目作为中非农业合作的“标杆和典范”,符合莫桑比克农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帮助莫桑比克实现重要农产品的本地化生产。目前,项目运营方基本完成了与农业生产相配套的水渠、涵洞、泵站及仓储等的建设工作,更新了项目种子资源,对机插秧、再生稻和浸种催芽等种植技术进行了试验,提升了农业产量。此外,项目立足当地发展,帮助农户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原来撒下种子靠天收获的农民变成了懂农机、懂农技且每年收获丰厚的合作种植户。

3、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种植水稻1.2万亩,惠及当地农户500户,高峰时雇佣当地员工900余人,有效提高了当地百姓收入,改善了民众生活,受到当地百姓的信任。

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项目公司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多年来分别援建了2座小学、1所警察局,并经常利用项目车辆和设备为本地机关、团体和社区服务。为改善社区治安、教育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项目重视慈善活动,常年捐赠大米支持本地青年、残疾、妇女等组织和协会开展活动。充分利用项目优势,造福当地社区。

2019年3月,“伊代”热带气旋登陆莫桑比克中北部城市,造成当地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非发展基金、中葡基金和项目公司第一时间向莫桑比克灾区捐赠100吨大米,成为莫桑比克当地企业早一笔粮食捐赠,同时也与联合国粮食署、中国在莫华商协会等合作,全力支持灾后援助工作。

(四)推广应用

项目在引入国内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动技术本地化。项目所采用的“公司+小农户”合作种植模式在不增加当地政府债务水平的前提下,充分带动当地农户参与种植、传授技术,实现脱贫致富,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项目模式具有“可复制、易管理、见效快”的特点,可在非洲具备水稻种植条件的地区快速推广。

相关推荐
中葡基金与工银澳门签署全面推进葡语区合作协议

记者23日从中非发展基金获悉,中葡合作发展基金与工商银行(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在中葡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项下的中国与葡语国家企业交流活动上签署全面推进葡语区经贸合作之战略合作备忘录。

中非发展基金助力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作为中国首只专注于对非投资的股权基金,中非发展基金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以股权投资为主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带动中国资金、先进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走进非洲,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作用。

中非发展基金与摩洛哥阿提佳瑞瓦法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记者从中非发展基金了解到,22日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办的中国(北京)-摩洛哥经贸投资合作研讨会期间,中非发展基金与摩洛哥阿提佳瑞瓦法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